湖南益阳合兴村有个“编外村民小组”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在合兴村筹备落地乡村稻田画展”“在村里开展网络短剧拍摄”“与合兴村合作,建设高标准数字农业示范园区”“共同打造‘好物’平台”……*月**日,走进资阳区张家塞乡合兴村的一间民宿里,记者看到墙壁上挂满了来自各界的“新村民”的计划和愿景。
“合兴村共有村民小组**个,我们将引进来的人才列为第**个村民小组,归类为,建设者新村民和消费者新村民,如今共有**户了。”在合兴村村部,资阳区侨联主席、驻村工作队队员刘应清向记者介绍,如今这个编外村民小组已经初具雏形。
这个想法的萌芽,始于****年刘应清驻村后“聚人气”的想法。在他看来,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既要团结好自己人,也要接纳好“外来人”,更要充分发挥好他们的才能。
“引进来的‘新村民’,我们经过层层把关后在合兴村数字化平台APP上‘落户’,实行积分制,享受未来村里的分红。”采访中,刘应清拿出手机一边展示合兴村数字化平台APP的功能,一边将“新村民”的落户程序娓娓道来。
得益于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不懈努力,****年**月**日,合兴村“吾乡”新村民座谈会召开。会上,刘应清作为第**组新村民的发起人,骄傲地介绍起自己的新身份——合兴村第**村民小组组长。
首批入驻合兴村的“新村民”来自全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有著名画家、文旅专家、知名学者、国学大师、数字农业专家、数字乡村策划专家等。
实践也证明了刘应清最初的想法,“新村民”的身份让他们不再把自己作为乡村客居者,而是沉下心、俯下身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与治理。
如今,在合兴村,“新村民”不是说说而已,背后已有不少实际行动。村集体合作社改组,新成立******;流转大量闲置土地,利用数字化技术增产增效;开发数字化平台,实行积分制管理;租赁闲置房屋,开发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