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浇灌“共富之花” 让群众口袋更殷实 通江县诺江镇发展“花果菜”助力乡村振兴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年来,在通江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诺江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国家巩固脱贫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以乡村振兴统揽全镇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产业引领
共富之路越走越宽
这两天,在通江县诺江镇秋锦山村蓝莓产业基地里,一株株蓝莓树上满是盛开的花骨朵,像是一个个小灯笼,一阵微风吹来,花香沁人心脾。不远处,村民们正忙着给蓝莓树除草、施肥,田野间一派生机盎然的劳作景象。这一切都让通江县三条梁种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刘芳军看在眼里、美在心里。****年,他在秋锦山村流转土地***亩,开始发展蓝莓种植业,去年收获蓝莓*万余斤,总收益近**万元。
图片附件
秋锦山村村民在蓝莓产业地里劳作。
蓝莓素有“水果皇后”“浆果之王”美誉,果肉中富含大量花青素等营养物质,深受人们喜爱。殊不知,种植蓝莓最重要的就是调配土壤酸碱度。由于土壤的影响性较大,每年的土壤调酸是刘芳军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目前,我们基地里的蓝莓树刚刚开花,预计*月底进入果实成熟期。”刘芳军说。
对于秋锦山村村民而言,蓝莓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给他们的生产方式带来了改变,也让他们对生活有了更加美好的期待。
“我平时只利用空余时间去村里的蓝莓基地务工,一天工资**元。”今年**岁的秋锦山村村民彭从兴说,以前村里没有发展产业的时候,他在家里种着传统作物,一年到头也剩不了余钱。自从村里发展产业后,他的收入渠道多了起来,收入也翻了几番。“我家每年的土地流转费每亩***元,自己喂养点鸡、鸭,再加上园区的务工收入,现在手里宽裕多了。”说起如今的变化,彭从兴喜笑颜开。
近年来,在诺江镇党委、政府带领下,秋锦山村抢抓乡村振兴重大发展机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充分发挥城郊优势,重点发展“花果菜”,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产业兴村。按照“龙头企业带动、集体经济振兴、农旅融合发展”思路,紧紧把产业发展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我们村按照‘大园区、小业主’模式,******示范发展蓝莓****亩,通过示范带动、技术支撑、管理指导,招引*家业主抱团发展,目前全村ABC区块已建成蓝莓产业园****亩,累计完成投资****万元。”秋锦山村党总支书记屈昭顺介绍,****年,园区蓝莓树将达到盛产期,预计实现产值****万元。同时,村里充分发挥青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累计种植青花椒***余亩。
据介绍,秋锦山村还积极深入推进“县供销社+秋锦山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飞翔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三社融合”试点,入股建成蓝莓产业园***亩,三年进入盛产期,预计年收入可达***万元,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红比例,可带动农户户均增收***余元;村集体整合土地、山林、劳务等资源,独立建成集体经济蓝莓产业园***亩,盛产期后,按照**%的分红比例,可实现农户户均增收***余元。
此外,村里还积极探索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新模式,依托壁山森林公园、蓝莓产业园,发展脆李、香梨等种植业;完善乡村旅游基础配套,新建金家大院至营盘梁道路、黑化至金堂联网路**公里,新建产业生产道*公里;整治山平塘**口;在城区—园区—广纳金堂产业环线路基础上,新建鲜果冷冻库房*座;紧抓以工代赈项目,打通硬化二社道路,招引*家年出栏***头肉牛业主落地,形成蓝莓园—肉牛基地—青花椒园产业大环线。同时大力开展综合环境整治,开办乡村旅游农家乐*家,着力打造不同季节、不同体验,实现春观景、夏纳凉、秋摘果、冬赏雪的农旅融合新业态。
“除了发展产业,基层治理也是乡村振兴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屈昭顺说,秋锦山村坚持延伸以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为目标,积极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创新探索“通快办”基层治理+便民服务网格管理工作机制、“三四五”农村公益服务建管机制,试点创建“道德银行”,整合优化各方资源,实现治理格局大升级。今年*月,秋锦山村被评为“****年度巴中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图片附件
“千赤诺菜”喜获丰收。
统筹兼顾
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秋锦山村以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共富”,仅是诺江镇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统筹做好“三农”工作,持续推进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诺江镇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和镇长担任组长直接负责该项工作。领导小组每月专题研究一次工作,对时效性强的工作随即安排部署,形成从党委到基层党组织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图片附件
秋锦山村蓝莓产业园一景。
健全帮扶监测机制。按照“上级推送预警、村社排查、定期集中摸排”监测方式,开展全覆盖集中排查*次,日常摸排**次,参与干部***人次,累计排查户数****户*****人。针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户**人,及时纳入监测范围,明确帮扶责任人,精准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实现问题动态清零。全面自查补短。对全镇所有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务工就业情况、家庭收支状况等进行全面排查,整改问题**个,尤其是对饮水、住房、道路等基础保障方面的问题,做到即查即改。
强化项目产业振兴。用好“土专家”“田秀才”,依托镇级农业服务中心专技人才,融入能人大户、专合组织等,培育一支“土专家”团队,组建农、林、水、牧、渔技术指导队,切实为瓜果蔬菜等种养管全过程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突出招商引资,成立镇级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素能提升培训班,组织镇村干部主动学政策、学招商手段,培养“敢于出手、快于出手、善于出手”的能力;全面推动全员大招商,形成全员参与、爱商亲商重商的招商营商氛围。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实施“回引工程”,累计引进培育农业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四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家,流转土地****余亩,****多名群众通过就近务工、土地流转增收****元以上。按照《诺江镇十四五期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在**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联合总社,启动“诺菜”加工基地建设和全链开发,“诺菜”系列产品正式投放市场,销量达*.*万罐。聚焦近郊旅游特色产业,成功举办农民丰收节、农特产品展销节、啤酒节、蓝莓采摘节等节庆活动,完善各村电商服务站功能,拓宽农特产品“出村进城”销售渠道,进一步巩固产业发展成效。
聚焦重点要素保障。盯紧“钱袋子”。发动群众积极性,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比例;对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众,按程序聘为公益性岗位人员;对没有发展能力和无劳动力的,以社会综合保障和资产收益扶贫相结合方式,达到收入稳定。盯紧易迁后续扶持。制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后续扶持工作方案,常态化开展关爱关心和移风易俗活动,设置便民服务点,加快搬迁群众社会融入;在增收扶持方面,为易迁人口发放产业扶持奖补及务工交通费补贴**.**万元。盯紧扶贫资产管理。积极开展扶贫资产管理回头看工作,共确权登记扶贫资产***个,其中非经营性资产***个、经营性资产**个;镇村两级制定扶贫资产管理制度,所有扶贫资产后续管护责任均落实到村到人,签订后续管护协议书,提高资产使用寿命。盯紧公共设施运行。按照“三四五”农村公益服务建管机制,加强公共设施维护管理;各村制定管水制度,明确专人管理、消毒、收取水费,定期检查维修沿线管道;深化道路“两分两定三管”,村“两委”设置公益性岗位,组织人员维修破损道路,保持道路通行能力;制定镇村两级文化资产管护制度,点对点签订管护协议,保障文化设施正常使用。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积极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创新探索“通快办”基层治理+便民服务网格管理工作机制,实现治理有效助推乡村振兴升级。坚持村级主力、群众主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示范岗的模范引领作用,依托村民自治,突出一事一议,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激发内生动力,引导自愿参与,自己的产业自己做。各村“搭台”、农户“担主角”全面修订《村规民约》,将产业纳入“一约四会”内容,增强村民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聚焦筑牢最小网格单元,以“组织一盘棋”,牵引“治理一张网”,全镇划分***个单元网格,网格员由镇村(社)干部担任,单元网格群、村级工作群、镇级指挥群联动,着眼强化便民服务和经济发展作用,逐户走访全面摸清网格内人、地、物信息状态;结合书记镇长“大接访”、惠民政策大公开、热点政策大宣讲等活动,解决产业相关诉求**余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持续推进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管护好现有产业园,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全力推动全镇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诺江镇党委书记赵怀舜表示。(转自《巴中日报》****年*月**日 第八版:专题 作者:陈俊吉 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