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生态司法”护航新时代“绿美同安”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福建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法院创新探索绿色司法保护模式,推进生态“高颜值”和经济“高质量”协同并进司法是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职责。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同安法院”)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探索惩治有力度、修复有精度、联防有广度、教育有深度的绿色司法保护模式,在绿水青山间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法治画卷。****年*月,同安法院生态环境审判庭正式挂牌成立,在福建省率先实现涉生态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并实行“三审合一”模式。在*年的生态环境审判实践中,同安法院生态环境审判庭累计受理厦门六区涉生态案件****件、审结****件,生态司法“*+”机制入选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周年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生态环境审判庭荣获“福建生态环境司法十个标杆示范”称号。跨区管辖专业审判下好“一盘棋”作为厦门的后花园,同安区拥有丰富的山海林泉资源,森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生态控制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位居厦门市第一。如何用司法之力守好一方青山绿水,同安法院书写了自己的“生态答卷”。“坚持‘生态司法’专业化探索,选好生态守门员是关键。”同安法院行政与生态环境审判庭庭长林振泰介绍,同安法院致力于审判专业化水平提升,不仅抽调了*名“**后”研究生以上学历法官组建生态环境审判合议庭,聘任**位专业人员担任审判咨询专家形成知识互补,还联合厦门大学法学院、华侨大学法学院共建“生态环境法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实现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双向交流。其中*名法官入选福建省审判业务专家。自实行涉生态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以来,同安法院制定了“量刑规范一览表”,统一了*种常见的破坏生态环境刑事犯罪量刑尺度,细化了惩罚性赔偿适用规则,推行标准化审理。另外,同安法院还发挥集中管辖优势,妥善审结厦门首例涉生态恶势力犯罪、台湾海峡盗挖海沙等标志性案件,建立典型案例培树机制,匠心打磨“最佳庭审”“最美文书”“最优案件”。生态环境纠纷案件涉及面广,案件类型错综复杂,仅仅靠法院“单打独斗”,专业化能力往往受限。同安法院联合同安区检察院、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等*个行政、司法机关,共同构建一体联动、依法监督、源头预防、跟踪修复的“立体化”生态保护网络,协同扩建同安生态保护“朋友圈”。生态审判赔偿修复用好“连环招”****年**月,同安法院开庭审理厦门市涉案面积最大的非法占用农用地案。被告人苏某福等*人非法占用翔安区林地从事采石采矿经营作业,造成***亩林地被大量毁坏,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被告人需按*倍面积进行补植复绿,除在案发现场原地补植***亩外,另外在‘厦门生态审判碳汇教育实践基地’的山地进行造林作业***亩。”该案中,被告人认罪认罚并自愿以*:*比例面积进行补植复绿。经过*年的造林抚育管护,原本裸露的山体如今已长满植被、充满生机。荒地渐成林的背后,离不开同安法院对生态损害赔偿与修复机制的探索。同安法院以生态环境审判庭为主导,发出厦门首份“生态修复令”,设立厦门首个生态环境损害修复专项资金,开辟厦门首个“生态审判碳汇教育实践基地”,取得*个基地造林管护****余亩、生态修复率超过**%的骄人成绩。生态修复理念既发端于“林”,又不止步于“林”。同安法院还依托厦门农业和海洋碳汇交易平台,设立全国首个生态司法公益碳账户,引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人以碳汇认购方式承担替代性修复责任,首笔**万元海洋蓝碳交易所认购的*万余吨海洋碳汇已进入公益碳汇账户。“因为法律意识淡薄,没想到竟触犯了刑法,还破坏了生态环境,我认罪悔罪并自愿承担生态损害费用,今后也将积极投身到生态保护中去。”****年**月,王某某非法买卖***只中国鲎一案引起广泛关注。同安法院动员被告人缴纳生态修复金**.*万元用于厦门海域中国鲎的增殖放流及栖息地保护,同时与集美水产学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助力鲎族群恢复、守护生物多样性。生态法治宣传教育打好“主动仗”“红珊瑚是海洋珍稀濒危物种,禁止出售、收购,倡议守法经营,坚决不触犯刑法……”在厦门古玩市场,一份保护红珊瑚的倡议书引起一片热议。****年**月,同安法院审结了一起在古玩市场非法买卖红珊瑚制品案,本着“判处一案挽救一人教育一片”的目的,经法院动员,被告人自愿缴纳部分生态修复金,自费印制《保护红珊瑚倡议书》,并主动到学校、社区、市场等“现身说法”进行生态普法宣传。一系列行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该案件被称为“惩治犯罪、矫正教育、普法宣传”一举三赢的最佳实践案例。一直以来,同安法院十分重视生态法治宣传教育,除了设立碳汇教育实践基地,为生态法治教育提供实践场所,在同安法院生态环境审判庭大楼,还设立了集生态理念传播、生态司法成果展示、生态法治教育、生态文化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环境司法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截至目前,该基地累计接待参观者超****人次,入选福建省法院十大生态体验基地。生态保护从娃娃抓起。同安法院还在中小学生中发展“生态法治志愿服务队”,与同安区教育局携手成立“同安中小学生生态司法教育基地”。“与法同行”环保主题儿童绘画比赛获评福建省十大生态司法创新举措,以真实案例改编的环保公益微电影《童话》入选福建省法院十大生态司法影视作品。生态环境事关民生福祉,绿水青山离不开司法护航。林振泰表示,下一步,同安法院行政与生态环境审判庭将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多元治理体系,探索完善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生态修复机制和生态教育机制,助力生态“高颜值”和经济“高质量”协同并进,为建设新时代“绿美同安”贡献更多司法力量。附件下载: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