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劳动镇“五治”融合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干在前、走在先、做表率”,一直是劳动镇落实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迎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验收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劳动镇周密安排部署、营造浓厚氛围、督促工作落实,着力强化党建引领,实现“五治融合”,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全力打造平安劳动、和谐劳动、幸福劳动。
一、政治引领,社会治理开新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委强大的牵引力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提和保障。劳动镇认真落实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紧紧围绕“抓党建促治理”的主线,以政治建设为引领、服务群众为目的、网格管理为抓手、党群联动为推手,树立以各村党支部作为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的“主心骨”,党小组、党员户成为党群联系的“连心桥”,全面推动网格全覆盖延伸。全镇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建立镇包村、村包组、组包网格的责任体系,镇村组干部下沉网格一线,不定期深入群众家中了解生产生活状况,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动态掌握困难诉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群众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升,有效推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形成“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打通服务村民“最后一百米”。
图片附件
镇干部入户宣传并了解民情二、自治强基,社会治理增动力
积极建立以村委会为主体、群众广泛参与的新型乡村治理机制,提倡红白喜事简办,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同时,结合村民代表大会、户长会等议事协商机制,依托“积分制”管理,着眼于“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村“两委”通过党员议事会、入户访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将环境治理、简办新办红白事、乡村发展规划、提升村容村貌等事宜一并纳入,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海报、运用农村广播、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手段,以多元化方式在“线上”“线下”多渠道进行宣传,做到让村干部“动起来”,让宣传推广“跑起来”,积极带动群众营造遵守村规民约的良好氛围,推进村民自治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打通自治共建“最后一百米”。
图片附件红袖标队伍进行安全宣传三、法治保障,社会治理展新颜
整合镇综治中心、司法所、矛调中心等资源,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为双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积极推进镇、村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知法、守法、懂法、用法。大力培育“法律明白人”,建立以村“两委”成员、人民调解员等为重点的“法律明白人”队伍,推行“有问题找网格、有问题找村委会”,定期组织镇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充分发挥马边民族地区“德古”等民间非诉讼调解人员在矛盾纠纷调处中的参与力度,组织当地德高望重、人缘关系好、善于做群众工作、乐于参与基层治理的少数民族调解志愿者为调解工作组骨干,积极介入民族地区乡村矛盾纠纷协调事务,对避免矛盾纠纷进一步恶化,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定期联系组织法律志愿者、律师协会下沉基层,开展免费法律宣传和咨询服务,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公共法律服务的作用,以法护航乡村治理。打通基层法律服务“最后一百米”。图片附件镇村干部参与调解纠纷
四、德治教化,社会治理添新风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党员干部积极带头,以身作则,绝不搞大操大办,成立的红白理事会对相关事宜全程监督,并向村民大力宣传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相关规定,引导群众在婚丧嫁娶中,不攀比、不炫耀、不讲排场、杜绝奢侈浪费,倡导厚养薄葬的新风尚。全面推动每个社会细胞主动履职尽责,目前全镇共建成*个省级“六无”平安村、*个县级“六无”平安村、一个红袖章联防联治队伍。将德治教化融入基层治理各方面,打通道德引导“最后一百米”。
五、智治支撑,社会治理出奇效
以镇综治中心为主体,实行集中办公,设置一站式接待室、调解室、调度指挥中心、综合办公室(网格管理办公室)、切实提升综合治理效果,让群众最多跑一地、最多跑一次,实现群众办事不出中心,积极推动综治数字化建设,整合网格管理平台、综治信息化平台和“雪亮工程”,形成了“大数据+视频监控”的综合治理网络。有序推动对学校、村组、广场等公共区域和重点人群、地质灾害点等重点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真正实现一屏观镇村、一网管全域。为社会治理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打造了一张“人防”+“技防”的天罗地网,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图片附件乐山市公安局领导调研镇综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