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余“三聚焦”促“无废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我县是全省矿业大县,煤铁钨、地热等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县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重要指导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新路,加大废弃矿山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力度,为全市建设高质量可持续的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贡献安福力量。一、聚焦社会效益,变“城市伤疤”为“城市花园”。借鉴国内外废弃矿坑治理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实施“变废为宝”战略,高标准启动城北西片区生态修复与城市新区改造项目建设。坚持景城融合理念,按*A级景区标准依山就势建起了*.*万平方米的“福海”主题公园、亲子游乐场、汉墓博物馆等,将青翠的植被、陡峭的山体、碧绿的湖泊、精美的建筑巧妙融合,以福海公园为辐射点,向外辐射石溪绿道,将城区与武功山、羊狮慕景区串珠成线,刻画出景城融合印象。创新项目建设模式,采取PPP模式实施,总投资约**亿元,******负责投资,中建设计集团负责设计,******承担建设,全力打造设计、施工、管理三大样板工程。项目推进高质高效,项目共完成征地****余亩,关停或搬迁**余家造纸、水泥、石灰、采石等污染型企业,拆迁***户,拆除房屋***余栋、*万多平方米。通过矿坑修复、水体治理、山体复绿等方式进行生态修复,彻底改变了原先千疮百孔、漫天扬尘的环境,“城市伤疤”迎来“破茧重生”。二、聚焦生态效益,变“生态负债”为“绿色资产”。矿山治理贵在坚持,重在综合。我县坚持以权限定责任、按专长明分工,打破部门间壁垒,实现整治成效最大化,推动绿色矿山创建常态长效。在隐患排查上,统筹考虑各矿山企业水土流失、污染风险、安全隐患、林地保护等短板,县矿治办每月安排水利、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林业、自然资源等部门上门督导两次以上,并形成情况通报,及时查漏补缺,限期整改,实行闭环管理。在生态修复上,由县林业部门牵头指导全县矿山复绿,组织各国有林场按照“适地适树”原则,分片负责废弃矿山的复绿工作,既实现专业人做专业事,提升复绿进度和成效,又为国有林场改革探索出路和经验。目前全县已完成生态复绿矿山**座****亩,并顺利承办了****年全市矿山复绿现场会。在治理成效上,全县**家矿山共筹集资金*.**亿元,修复山体面积****亩,改建全封闭高标准厂房*.*万平方米,硬化道路**公里,新建排水沟*.*万米,第一批*家企业已列入国家、省市级绿色矿山名录,其中国家级*个、省级*个,第二批*家试点企业正按照标准创建并将在年内达标验收,初步探索了具有安福特色的绿色矿山建设路径。三、聚焦经济效益,变“粗放开采”为“循环利用”。围绕矿业循环经济,安福高新区北区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材资源,以专业特色园区建设为方向,做大做强石材加工产业,形成对宜春、新余等周边地区石材产业辐射虹吸效应。搭建平台、筑巢引凤,以矿产品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为平台,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方通石业和上下游产业,打造了近***亩集石材加工区、物流仓储区、环保砖生产区、循环经济区、废石综合利用生产线和污水处置中心为一体的矿产品产业园区,实现了从矿区到园区的转变。科技助力、变废为宝,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持续改进技术工艺,将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尾矿、废石进行破碎加工成透气砖、水泥原料等建筑材料,既解决了尾矿、废石直接堆放占用土地资源、破坏环境等问题,又通过出售废石综合利用后生产的建筑材料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此外,通过建设多级沉淀池进行生产用水循环利用,实现整个园区生产废水零排放。数字治理、科学开采,高标准创建绿色矿山和强化矿山数字化管理,建成了“国内领先的生态型、安全型、数字化”的绿色矿山体系,实现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园区社区和谐化。另外,在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中,实施科学有序开采,对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扰动控制在可控制范围内,实现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