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汉中天坑群第八次国际联合科考明日开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年*月**日至*月*日,汉中市人民政府、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主办的汉中天坑群第八次国际联合科考即将拉开帷幕。(天悬天坑航拍图) 
    届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王双明、张平;国际洞穴联合会副主席兹德内克·莫提契卡,来自捷克、波兰、法国的岩溶地质、洞穴探测专家;中省市相关部门领导;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将深入巴山腹地开展洞穴系统、古生物化石、生物多样性等**个专项课题调查,探究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的奥秘。(伯牛坑-天洞) 
    ****年至今,汉中天坑群进行了*次国际联合科考,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汉中天坑群规模宏大、类型齐全、生物多样性丰富,构造位置独特,极具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是我国三大天坑洞穴系统之一,是世界岩溶地貌博物馆,具备世界级资源禀赋的地质遗迹。(兴隆洞漏斗) 
    汉中天坑群简介:    汉中,北依秦岭、南接大巴山,处于中国版图“重心”“核心”“绿心”的位置,是一块风水宝地。其南边的大巴山横亘川陕,处于亚热带气候带,四季分明,降水丰富,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具有形成天坑的天然条件。于是,绵延起伏、广袤无垠的大巴山里便有了星罗棋布、瑰丽奇谲的天坑。(罗圈岩天坑) 
    汉中天坑群位于北纬**度附近,是湿润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区最北界首次发现的地质景观,是国内最高纬度的大型天坑群,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二十一世纪地理大发现”。
    地质遗迹分布的最核心区域,地势险要,人迹罕至,岩溶系统完整,生态环境良好,大部分天坑都处于原始状态,或为次生林掩盖,或为农田包围,发育阶段保存完整,其科学性、稀有性、完整性等科学属性禀赋优异,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岩溶地质的研究空白,增加了古生物研究原始样本,对全球天坑分布及形成,以及古地理古气候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伯牛天坑俯视) (伯牛天坑底部)
    经调查,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市南郑区小南海镇、西乡县骆家坝镇、宁强县禅家岩镇、镇巴县三元镇等四个区域,面积约****平方公里。其中,天坑资源**处(超级*处,大型*处,常规**处),南郑区**处、镇巴**处、西乡*处、宁强*处,四个地区天坑群各具特色,形成相对独立的天坑群景观区,总体构成东西约***km、南北***km的岩溶地貌景观带。
 
(回龙沟地缝)
    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资源类型繁多,除**处天坑资源外,还包含多处岩溶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地质构造形迹景观、地质剖面景观及古生物样本资源,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科学研究价值。
    汉中天坑群保存了全球同纬度地带上类型最为独特、覆盖面积最大、连续分布最为典型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其生态过程演化的独特性和代表性,具有突出价值。(伯牛天坑地下河) (地洞河天坑)
    圈闭化的生态系统为特有和珍稀物种提供了栖息地,据不完全统计,汉中天坑群区域内分布有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种,先后发现陕西新记录物种**种,使之成为喀斯特地区特殊的“生物基因库”。 
    汉中天坑群发现历程:
    ****年:国家地质工作者深入陕南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发现大规模的坑体,将之称为“岩溶漏斗”或“落水洞”;    ****年初: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联合中外地质专家深入南郑小南海、镇巴三元镇、西乡骆家坝、宁强禅家岩开展调查,从而发现了汉中天坑群;    ****年*月:“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调查”项目正式启动;    ****年**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公布了汉中天坑群考察的阶段性成果,媒体评价为“地质自然博物馆”“地球送给人类的礼物”;    ****年上半年:《中国国家地理》推出重磅文章《汉中天坑群:竟然一直藏到今天》,把汉中天坑誉为“二十一世纪地理大发现”;    ****年**月: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播出了《天坑奇观·汉中天坑》系列纪录片,评价汉中天坑群“是迄今为止,北半球最北界,也是全球最高纬度首次发现的大型天坑群。公开通用来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