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从软弱涣散到奋勇争先——夹江县吴场镇仁和村党总支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蜕变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十里玫瑰花飘香,百亩良田耕种忙,阡陌交通无尘杂,人和心和好风光.....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中,夹江县吴场镇仁和村交出了一份令游客满意的答卷。谁能想到,过去的仁和村党总支软弱涣散、人居环境脏乱不堪,产业无基础、致富无门路,在吴场镇乡村振兴道路上险些“掉队”。那么,从软弱涣散到奋勇争先,从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排尾到第一方阵,吴场镇仁和村是怎样实现蜕变的?做优“关键少数”,在危机中育生机****年,吴场镇仁和村党总支因服务能力弱、群众意见大、作用发挥不好等原因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那时吴场镇刚经历了行政区划调整,村和村之间互相都不熟悉,我们就这样出了个名。作为仁和的书记我感到了危机。”仁和村党总支书记刘开明说。危机中有生机,危机中有先机。痛定思痛后,刘开明带头对两委班子进行了全面自查后,向吴场镇党委提交了包含“村两委班子建得不好”“党员队伍管得不好”等*个方面**项问题的负面清单。吴场镇党委经党委会集体研究后,确立了“以换血带造血”“变指导为参与”的工作思路,组织了一支由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为组长,镇党建办、财政所、乡村振兴办、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等为成员单位的驻村工作组。为建好班子,工作组和仁和村党总支结合村“两委”换届,将一名群众认可、长期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镇干部下派为仁和村第一书记,将两名“**后”党员、一名致富带头人选进村级班子。为带好队伍,工作组以“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为原则,与仁和村**名党员逐一交心谈心后,结合县镇村发展规划制定了仁和村全年党员教育学习清单,使“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变流于形式为生动活泼;同时,着眼破解农村党员去向掌握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按照“区分对待、尊重差异、因人施策、分类管理”的原则,把仁和村党员划分为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推行“双定问效”管理在职党员、“双亮设岗”管理无职党员、“双线跟踪”管理流动党员、“双心关爱”管理老弱党员的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农村党员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在仁和村全面整顿的过程中,吴场镇党委政府变裁判员为运动员、变居高临下为亲力亲为,这也为吴场镇大党建积累了直接经验。”吴场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张丹说。做强产业支柱,在危局中开新局以前的仁和村“无钱办事”“空壳村”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真实写照。要想摘掉“软弱涣散”的帽子,筑牢产业基础、发展集体经济是必经之路。“发展产业不可莽撞,结合前期党员设岗定责的工作经验,在走访村种植养殖大户和部分村民后。我们总结出群众参与度不高、土地插花严重、产业链无法延伸是阻碍我们发展的三座大山。”仁和村党总支委员胡周锋说。怎样冲破“三座大山”?驻村工作组和仁和村党总支首先将目光瞄向了高标准农田改造建设项目。为解决群众参与度不高、土地插花严重的问题,驻村组、村两委成员和**名党员组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专班,专班成员分成*个小组到群众中去做动员、到田地中去搞测量。最终,高标准农田改造建设项目成功在仁和村落地。通过项目实施,仁和村***亩良田化零为整,**.*公里道路改造提升变短板为强项,**户农户流转土地成了老板,村集体合作社通过集体土地入股成了股东。为了延伸产业链,镇驻村工作组多次组织仁和村两委赴吴场镇“亿元村”三管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新合村实地学习并从三管村、新合村抽调产业发展行家里手到仁和驻地指导。通过学习和交流,仁和村确定了“筑巢引凤”的发展思路,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对产业进行发展升级。以宏森蛋鸡养殖场为载体打造多功能一体的农业旅游产业基地,建成涵盖福利养殖、科教展示、花果种植、观光农业等“花、果、蛋”产学研景区式产业园区。预计全面建成后,村民年收入将达到*.*万元/年,村集体收入将达到*万元/年。“通过仁和村的产业晋级之路,我们总结出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并在全镇范围内广泛运用,为吴场镇全面振兴筑牢了坚实堡垒。”吴场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张丹说。做好群众实事 变殊途为归途“反应一下我们的路灯好久整好哦?”“我们那个弃土场的遗留问题咋个解决哦?”“我们的村道脏兮兮的,没人管哦!”.....群众的诉求不绝于耳,也让仁和村两委*个成员犯了难。群众呼声千千万,班子只有*人,实在是心有余力不足。班子人不够,党员要来凑。****年以来,仁和村在驻村工作组的指导下,以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工作为契机,根据党员特点特长,积极搭建服务群众平台。探索推行党员担任党务政务“监督员”、党史学习教育“讲解员”、乡风文明“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产业发展“技术员”的“五大员”管理模式,对**名党员定岗定责并上墙公式,让一批有一定特长、热心村务的党员有位有为。同时,围绕岗位职责清单,做好党员日常管理计分和民主评议。实现一月一积分,半年一评议。“我是党员我先上”“乡村振兴我先行”“纠纷调解让我来”“是非功过群众评”,通过分类定岗、积分管理、民主评议唤起了农村党员身份意识,架起了党员与群众紧密联系的桥梁。从****年以来,仁和村累计为民办实事**余件,群众满意率高达**.*%。近三年,矛盾纠纷累计递减**%、**%,**%。“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仁和村的整顿过程中,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心系群众,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效应和‘头雁’作用。接下来,吴场镇将凝心聚力将党建工作贯穿乡村振兴始终,让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坚实堡垒。”吴场镇党委书记杨冬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