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口上海虹口区教育局设立“青年教师成长营”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生力军,既承载着接续奋斗、载梦前行的使命,也肩负着开源活水、立德树人的担当。虹口教育为进一步促进青年骨干教师在育人意识、学科知识、管理能力等专业素养方面的发展,发挥其在任职学校乃至虹口区基础教育领域的引领示范作用,特设立“青年教师成长营”。经过前期遴选,共有**位教师正式入营。*月*日,“青年教师成长营”开营仪式暨第一次研修活动在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展开。虹口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王磊,虹口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教育局局长孙磊出席活动并讲话。活动特邀上海师范大学王洁教授莅临指导。虹口区教育局相关科室、虹教干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志、各入营教师所在学校的分管校长出席开营仪式。重现“遴选”,反思学习开营仪式的第一个环节,高中语文组教师演示了以“漫步时光隧道,回溯鲁迅精神——鲁迅纪念馆老物件展示”为主题的跨学科活动设计方案。这一环节带领了全体营员“穿越”回遴选现场,在回忆过程中思考 “从中你学到了什么?”“你上次参加遴选的自我表现相比,你觉得你需要保持的是什么?”“需要改进的是什么?”。营员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贴白卡磁贴,表达了反思。许多营员都表示“分工明确”和“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是需要学习和保持的关键,还有营员表示“打破常规”是需要改进的地方。组员的现场展示与反思对话,投射出青年教师成长营的内核,促使不同背景、不同学段学科的教师在合作团队任务中,形成相互信任、彼此接纳的人际互依关系,对知识进行交换和创新,形成个体难以独自形成的更高层次的创新观点。解读方案,了解学程虹教干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袁晓东老师解读了“青年教师成长营”研修方案。“青年教师成长营”以提升青年教师的学科教学素养、育人能力与管理能力为重点,采用“听中学,听懂的东西讲出来,讲好的东西做出来”等体验式研修方式,通过由学科专家、德育专家、科研专家、特级校长等组成的导师团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与合作研究,在解决青年教师成长的关键问题过程的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学科育人能力、教学管理和教育科研能力。领导寄语,殷切期望王磊强调了“三个读懂”“三个希望”“一个倡议”。作为青年教师应遵循三个“读懂”:读懂自己,突破舒适圈寻求自主成长;读懂学生,切准当代学生渴望人格被尊重、点滴进步被认可的特点;读懂教育,站在学生的视角来审视教学方法和与学生的相处之道。同时,王磊把入营教师比作虹口未来之星的青年教师,提出三点希望:在学习上善思考,在教学上肯钻研,在师生相处上重“爱”和“诚”,并倡议入营教师珍视共同学习的平台。孙磊强调了“青年教师成长营”的站位和价值追求,即为处在职业生涯上升初期的青年教师提供上海最好的学训资源,获得专家的引领和指导,助推青年教师跃上高阶专业发展。孙磊也对入营教师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养成学习、反思、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的职业习惯,二是结识志同道合的同伴,在团队合作学习中构建集体智慧,三是产出学习成果,寻绎终身追求的教学研究课题及专业发展方向。开营仪式后,举行了“青年教师成长营”的首次研修活动:如何发现问题,确定研究题目。专家引领:发现问题“青年教师成长营”的研修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遴选工作完成后,成长营工作小组向全区**位特级教师和校长、入营的**名年轻教师征集教育教学探究、师生思政工作和管理实践创新三个领域的问题。在对问题进行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上,工作小组最后整合成**个选题方向。研修的第一环节,导师出示了**个选题方向,引导营员教师思考自己和专家教师想得一样吗?自己和专家教师想得不同点在哪里?为什么不同?上海师范大学王洁教授作了“如何发现身边的研究问题”微报告,解读了“研究问题”的特质,引导营员从“问题描述、可以测量到的结果、重要性、与谁一起解决”四个要素去发现问题。自我思考:挖掘问题营员将现场听到的、自己想到的与发生在教育教学现场的问题联系起来,挖掘选题方向背后蕴藏的本源。并选择自己感兴趣、想研究的选题方向,形成**个研修小组,每个小组中有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师,使得小组是异质的,可以更好地产生思想。合作探索:确定主题各小组根据**个选题方向,开展组内讨论,共同商定出更具体化的研究题目;“淘宝”活动环节中,每个小组留守*—*人,向来“淘宝”的教师介绍本组的研究题目及确定依据;“淘宝”结束后,教师回到自己组内,再次反思、商讨、补充,在导师的指导下修正研究题目。表达,记录感受活动最后,每位营员将自己的感受或建议写在便利贴上,贴在黑板上。营员纷纷表示,此次研修活动的各环节合理高效,能在专家引领和合作学习中交互信息、流动思维、提升自我。青年教师成长营的开营仪式暨首次研修活动,核心是教师学习,学习平台与基础为学习共同体,学习方式是团体合作,学习过程是在参与共同体实践中逐渐生成个人与群体的知识与理论;学习结果是教师集体的持续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