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弘扬劳动精神 唱响时代旋律系列之二:天津市地质研究和海洋地质中心地灾防治部主任谷丛楠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年*月**日天津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在天津礼堂召开,局系统获得*项荣誉,分别是天津市自然资源调查与登记中心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天津市地质研究和海洋地质中心地灾防治部主任谷丛楠(女)、天津市第二地质勘探大队项目经理耿华亮、天津市自然资源调查与登记中心自然资源调查科副科长高振宇*名同志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积极投身推动高质量发展火热实践,勤勉工作,锐意创新,敢为人先,创出佳绩。号召全局职工学先进赶先进,攻坚克难,深入实施“十项行动”,为推进规划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谷丛楠,****年*月**日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年*月参加工作,现任天津市地质研究和海洋地质中心地灾部主任。该同志多年来一直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恢复治理工作,主持完成多项省级重点项目、公益类项目,参与完成天津市市长应急资金项目*项。先后荣获中国有色金属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天津市土地学会二等奖、华勘局十大杰出青年、华勘局十佳党员先锋岗等荣誉称号。该同志理想信念坚定,在地灾防治这个光荣岗位上,坚守地质报国,牢记使命嘱托,聚焦政府需求、社会关切和民生需要,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中践行初心使命,彰显担当作为,用十载付出写就了一份漂亮的“巾帼”答卷。笃行实干,勇做地勘使命的践行者。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地质工作的核心职责。该同志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带领团队开展矿山环境调查及监测,建立天津市矿山动态监管档案和“矿山复绿”数据库,为矿山综合治理进行数据“摸底”。精准把握自然资源部利用市场化推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政策,统筹采矿用地土地利用现状和现实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修复导向,编写《蓟州区涉矿地区整治修复专项规划》,获列天津市城市规划协会“****年度天津市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第二层次作品。技术成果“矿山地质环境空天地协同调查及应用关键技术”获得天津市地质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接连设计了天津市蓟州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二期、京津冀生态共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三期、蓟州区罗庄子镇铁岭子矿山天津市蓟州区石矿、天津市蓟州区水泥石矿等十余项矿山恢复治理项目,部分矿山已披上绿装,绿色天津成效显著,连续*年受到新华社、《中国自然资源报》、天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追踪报道。敬业执着,当好地质报国的传承者。地质事业是伟大的,从事地质事业是艰苦的,特别是女性地质工作者更要付出艰辛和牺牲。**年来,该同志将性别差异抛在脑后,始终战斗在野外第一线,野外条件再困难也处处坚守,任务再繁重也牢牢扛住,以实际行动践行地质“三光荣”精神。作为天津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该同志带领项目组成员积极履行地灾防治公益职能,自****年以来,参加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工作,坚持“汛期不过、排查不止”,无偿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提供方案、为地质灾害隐患点编写治理设计。在极端天气下坚持汛期**小时值班值守,通过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守护人民群众实现零伤亡,受到天津市政府和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表扬。主持****-****年度蓟州区地质灾害网格化监测预警与群防群测项目,构建群专结合的监测体系,全力开发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及监测预警技术,为平安天津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协作完成天津市蓟州区山地丘陵区切坡建房调查、天津市蓟州区地质灾害风险普查等项目,高标准完成地质环境基础调查工作,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基础数据保障。精益求精,勇做新时代地质工作开拓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新时代赋予地质工作新的任务和挑战,也对地质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该同志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地灾防治工作“坚持以防为主,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的指示批示,针对高位远程崩塌采用干涉测量技术的合成孔径雷达和三维点云等技术,研究其致灾机理,在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领域取得突破。从业十余年,该同志在履职同时,善于创新钻研,推动实现从有到专、到精、到特、到新的“质变”,归纳出多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技术和方法,在多个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在行业内得到认可。来源:天津市规划资源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如有附件或图片请到网址中下载或查看http://***.******.***.cn/sy_***/bmxw/******/t********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