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文明皋兰】文化雨露润心田 文明乡风扑面来——皋兰县石洞镇文山村创建全国文明村工作纪实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石洞镇文山村位于皋兰县城南部*公里处,皋什公路、梨花谷穿村而过,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村域面积**平方公里,现有*个村民小组***户****人,党员**名。文山村文化底蕴深厚,乡贤名士辈出,有陇上名人书法大家魏振皆、教育家魏晓霞等众多文人贤士,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文山村作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吹响乡村振兴号角,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以文化乐民文化惠民为重点,传承历史文化、守护乡愁记忆,培育富民产业,打造幸福乐土,推进综合整治,共建绿色家园,切实将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传承历史文化 守护乡愁记忆文山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这里原名砬牌,因为文人辈出,后改村名为文山。一代书法名家魏振皆先生就是文山人,他将楷、隶、行书体熔于一炉,创新出别具一格的‘魏体’,是**世纪中国书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为挖掘传承优秀乡土文化,文山村成立魏振皆书法协会,筹建活动场地,供村民研习书法。书法让文山人的生活充满诗意,爱好书法蔚然成风。近两年,文山村先后举办书画展览活动**次,开展“迎新春 送对联”“书香文化进校园”活动*次,并打造摩崖石窟景点,用“书法”这张文化名片,发展乡村旅游,为乡风文明的滋养提供了沃土。图为文山村组织开展“佳节尚文明·志愿关爱行”主题活动依托文化底蕴,****年,讲述文山***年历史的书籍《文山史话》正式发行,从史海钩沉、古迹遗址、物华天宝、文笔星火、经济纵览、文化奇葩、民俗乡韵、方言俗语、人物春秋、桑梓回首等**个方面收集记载了文山村的发展和历史,全景描绘了文山村的乡村文化和民俗风情,见证了文山村人民艰苦的创业史、勤劳的守业史,展示了“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乡村文化新形象。图为《文山史话》文化与文明交融共生,文山村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重点,充分发挥乡村舞台主阵地作用,吸引优秀农民人才成立了健身舞协会和社火协会,依托“我们的节日”“三下乡”“结对子 种文化”等活动,广泛组织开展文艺演出、社火汇演、健身娱乐、政策宣传、法律知识宣传等展演活动,极大地丰富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大力开展“五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兰州好人”“好婆婆 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对典型人和事在“善行义举榜”和“孝道红黑榜”进行公示,揭短亮丑,惩恶扬善,弘扬文明风尚。实现了以德化民、以德润村,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历史文化,守护乡愁记忆。图为文山村社火表演突出价值引领 打造幸福乐土村里的风气好不好,直接影响着村里的整体精神风貌。文山村注重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着力破除“婚丧喜庆活动大操大办、人情债、攀比炫富”等不良风气,通过组织本村乡贤,结合本村实际,牵头讨论制定群众认可、广泛遵守、具有文山村特色的乡风文明、传统美德、移风易俗、美化环境、教书育人、遵纪守法等**个篇章的村规民约,并将好家风好家训写入其中,用道德的力量感染和教化身边群众,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助推农村发展,引领乡村文明,涌现出了一批“凡人善举”。“兰州好人”杨桂兰就出自文山村,她的正骨绝活远近闻名。从**岁起她便继承了家中代代相传的“正骨”衣钵,走上了扶伤济困之路,这一正骨就是**载。每年经她治愈的骨折、骨错位、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伤患者至少***人次,**年间,为*万多人治愈了伤痛。更难能可贵的是,对于远路上来的贫困患者,她从不收取治疗费。只要患者来访,老人家就好像有使不完的劲,热心为每一位来访者施出她的“正骨”绝活,只要一提到她,乡里乡亲都会禁不住竖起大拇指夸奖一番。对于杨桂兰老人家来说,正骨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份治病救人的责任担当。老人家这一腔热情和一如既往的奉献精神感染着无数的文山儿女崇德向善。如今,文山村村规民约作为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深受村民拥戴,其影响不是来自行政力,而是来自感染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造福桑梓,德化育人,涵育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社会多元共治的新模式。图为石洞镇文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长廊培育富民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文山村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契机,依托矿产资源开采产业,整合全村砂石料运输个体户,探索“党支部+专业运输合作社+农户自愿入股”运营模式,组建专业砂石料运输合作社,解决运输个体户“单打独斗”“结账难”等问题,充分利用属地优势放大文山矿产资源优势,引导劳务输转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司机队伍,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党支部牵头,以合作社为组织方,组织党员农户统一运输与管理,保护农户的长期利益。采取“企业+合作社”的模式,************及砖厂签订合作协议,采取订单式运输,实现农户统一运输。党支部通过“半托管”或“全托管”方式实现服务“六统一”,拓展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奋力开启乡村振兴新局面。图为石洞镇文山村优质林果推进综合整治,共建绿色家园聚焦生态宜居,文山村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探索推行*+*+N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模式,建立了村有专职清扫员、社有清运员、巷有监督员*支队伍,鼓励村民互相监督,共同管理,大大提高了村民卫生保洁自觉意识,提升全村环境卫生整体水平。全面推行“党员家庭户联动带四邻”的*+N门前三包网格体系,以巷道为网格,制作了公示栏,划段标号、定位到户,落实环境卫生“月评比、季通报、年评定”制度,每月对村民落实门前“三包”进行打分评比,每季度召开户代表会议进行通报,年底将年度考核结果与五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最美家庭评比相结合,通过党员争先、群众争星、互评互促,引导村民自觉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在潜移默化中把村民转化为“家门口的志愿者”,弘扬互帮互助理念,形成人人参与文山发展的强大合力。通过建立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村民守护传承历史文化、富民产业促进群众增收、“兰州好人”引领村民向善、人人承担“门前三包”……在两山夹一河的皋兰县石洞镇文山村,文化引领乡风,生态美化乡村,精神文明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竞相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