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马鞍山郑蒲港新区:大力发展农业产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马鞍山郑蒲港新区探索实施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竞争实施、利益联结、考核激励”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发展农作物规模化种植、特色农作物种植、生态养殖、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一幅生机盎然、产业兴旺、农民富足的画卷正徐徐铺展。
初夏时节,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在马鞍山郑蒲港新区官塘村生态瓜果采摘基地,樱桃番茄授粉、打杈系列工作全面铺开,一排排番茄苗整齐青绿,工作人员分工协作,井然有序地忙碌着。
“我们生态瓜果采摘基地种植面积有**亩,主要种植品种是主要种植吊蔓西瓜、西州蜜瓜、樱桃番茄、黄桃、蟠桃、水果黄瓜等有机精品水果,产品一经上市深受市场欢迎,供不应求。今年的番茄长势非常好,番茄成熟以后,糖度能达到**个以上。今年的产量也非常高,一株番茄在**斤左右,一亩地能收****斤。”官塘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刘新峰告诉记者。
整个在生态瓜果采摘基地种植过程中,以健康栽培、科学管理为前提,走绿色富硒食品的道路,种植出来的水果不仅品相好,果香浓郁,而且营养价值高。刘新峰介绍,“我们采摘基地与安徽智******进行了合作,并联合成立了马鞍山******,所有的肥都使用的是富硒肥,今年,我们扩大了农场面积**亩,引进了更为多类型,更为优质的瓜果品种,预计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带动周边**名群众年增收一万元。”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田园,是充满诗意的栖居之所。而在此之上衍生出的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近年来,郑蒲港新区以田园综合体为抓手,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带动农民深度参与、共享发展红利,为探索城乡融合,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走进位于姥长村田园综合体,如诗如画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该村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载体和抓手,着力构建“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产业体系,项目建设分为一期、二期和三期,逐步实现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
过去的姥长村,虽然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但基础设施不完善,留不住客人。去年以来,该村以特色民居、农田、劳务为资产,将****亩土地******,集中发展景观农业和生态农业,打造田园综合体。如今,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开展,村里的旅游、农业都有了起色,******打工,也增加了不少收入。
“今年,姥长田园综合体一期、二期项目共投入资金***万元,我们通过“政策推动、特色撬动、产业驱动、物业拉动、劳务牵动、村企互动、示范带动、党群联动”八轮驱动法,加速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预计村集体经济净利润将突破***万元。”姥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夏发平介绍道。
实现乡村振兴美好愿景,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在周贵仕村瓜蒌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绕线、缠藤、剪枝,除草、施肥,不一会,原本散乱的瓜藤在村民手中也逐渐步入“正轨”。看着一垄垄整齐的瓜蒌苗,种植户张德莲脸上难掩喜悦。
张德莲是周贵仕村脱贫户,从去年开始,她便加入了瓜蒌基地务工,从瓜蒌种植、管护到采摘一系列操作流程都游刃有余。说起自己在瓜蒌基地工作,张德莲满脸开心,乐呵呵地说道:“感觉很好,收获满满。从瓜蒌基地建设以来,我就在承包了**亩田,去年就在这挣了*****元,这是我们村子里的一个新产业,我们都盼着它越搞越好。”
“小小的瓜蒌,却藏着产业发展致富的‘秘密’。瓜蒌虽然不能直接食用,但身价非常高,瓜蒌结的籽儿被称为‘瓜子之王’,瓜皮能做中药,瓜根可做天花粉,具有收益稳定、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周贵仕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祝孝笑告诉记者,在产业发展之初,周贵仕村坚持党建引领,结合村情,在实地走访、听取群众意见和外出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瓜蒌产业,目前共建设了***亩瓜蒌基地,不仅拓宽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渠道,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今年更是可以带来***万元的村集体收入。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乡村旺。接下来,马鞍山郑蒲港新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优化产业布局,扩大产业规模,加强产业管护,铺就特色产业“致富路”,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