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中俄东线嫩江支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等1个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厅拟对中俄东线嫩江支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等*个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年*月**日-****年*月**日。 电话:****-********     传真:****-******** 通讯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汉水路**号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建设项目概况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公众参与情况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拟批复意见*中俄东线嫩江支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齐齐哈尔市富裕县、讷河市和黑河市嫩江市境内国家管网******宁夏回族自治区石油化工环******新建输送天然气管道***km,其中富裕-讷河段长***.*km、管径D***mm;讷河-嫩江段长**.*km、管径D***.*mm。全线设计压力*.*MPa,设计输量*.**×***Nm*/a。新建拉哈分输站、讷河分输清管站、嫩江末站;设置*座监控阀室。 (一)生态保护措施。施工期,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加强植被、耕地等保护;注意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禁止捕猎;规范施工作业时间和方式,减少施工噪声等对鸟类的干扰;按照防沙治沙有关要求进行施工,以减少风蚀沙化活动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工程占地平整场地,覆土后复耕、绿化或恢复原地貌。对临时占用的一般湿地编制临时占用方案,施工结束后恢复原貌。项目管道穿越黑龙江讷谟尔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段采用顶管隧道的施工方式穿越主河槽,选在**月中下旬月至次年*月前进行施工;穿越其它区域采用开挖的施工方式,选择在**月至次年*月进行施工,避开鸟类等野生动物的迁徙期和繁殖期。保护区内施工时设置围栏,严格控制施工边界,禁止设置临时堆管场地、施工营地、固体废物堆存场地等大型临时工程。(二)土壤环境保护措施。严格落实黑土地保护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做好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应当节约、集约使用黑土地,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和管理规定剥离表土,做好表土保护,防止破坏黑土地生态环境;表土剥离、运输、存储过程中,应采取水土保持和扬尘防治措施、必要的工程防护和保育措施,防止土壤和环境污染,避免出现水土流失、土壤质量退化和安全隐患。    (三)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对于老莱河、利民大沟、小龙河,选在枯水期施工,采用开挖穿越施工。对穿越北部引嫩总干渠,采用定向钻穿越施工,减少对地表水体的影响。试压废水经沉淀,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接纳要求后,采用罐车拉运至沿线的市政污水管网排放。运营期,生活污水排入防渗化粪池,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四)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材料运输合理选择路线,并采取遮盖措施;建材堆放定位定点,并采取防尘、抑尘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覆土回填,施工场界颗粒物无组织排放应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中表*要求。运营期,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定期对管线和阀室进行巡检,减少不必要的管道放空。天然气采取密闭集输,站场厂界监控点处NMHC无组织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表*要求,站内非甲烷总烃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要求。食堂内设置油烟净化设备,油烟排放浓度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中小型饮食业相关要求。(五)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安排施工进度、布置施工场地、控制施工时间,施工场界噪声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要求。运营期,选用低噪声设备,对高噪声设备采取安装消声器等措施,加强发声设备的维护保养,厂界噪声应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中*类区标准限值要求。(六)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生活垃圾由市政部门统一收集处理;废弃泥浆经防渗泥浆池固化后和建筑垃圾、清管扫线废渣一并送建筑垃圾场消纳。运营期,清管收球作业废渣、分离器检修废弃物暂存至各站配套的危险废物贮存罐内,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废过滤器滤芯、废铅酸蓄电池由厂家回收处置;生活垃圾定期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七)环境风险保护措施。采用防腐管道,试压合格后方可投产;站场设置自动报警、切断阀等设施;管道沿线设立标志桩、警告牌,加强管线巡检;健全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加强风险防控预警体系建设,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强化与地方管理部门的应急联动,防止污染事故发生。   是否同意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