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赶集,一场不舍的乡愁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席慕蓉说,乡愁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莫言说,乡愁是家乡的红高粱,风吹的时候不停摇晃。每个人都有乡愁,它说不清,道不明,挥之不去,如一缕青丝缠在心头…… 为什么它总是让人那样牵肠挂肚、魂牵梦萦念念不忘? 家乡的赶集,就是一场不舍的乡愁,它是一份不老的情结,一个抹不掉的记忆。无论已离开家乡多远或多久,总是记得家乡赶集时那一阵阵的吆喝声,那是最踏实的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天刚亮就有商贩早早赶来摆好摊等候生意,他们或者是从县城里来,或是从周边乡镇里来,百里驱车只为谋得一许生计。集市里,三五成群、携老带幼的人们结伴而行,远远就听到他们的谈笑声,像是在参加一场隆重的聚会。集市里的每一块空地,都可以成为贸易地点,吆喝声、讲价声,声声入耳;左一眼、右一眼,满眼是人。集市里的人们“东挑西拣”的挑着东西,展示了对生活最大的尊重,买了想买的物品,大袋小袋提着回去,也有的空手来空手去,只是享受于这儿隔几天才有一次的热闹时光。也有很多村民来得特别早,只为找一个好的摊位,他们会把当季自己家田种的农作物拿来卖,不但新鲜而且价格不贵,还可以讲价,他们可是最受城里人欢迎的摊主。有些老人虽然不会使用电子称,但用杆秤也绝不会缺斤少两。 这里还有,老一辈人爱抽的烟叶丝,在九零年这一代人的记忆里,总是存在着一个慈眉善目的老爷爷,手卷“毛烟”的祥和画面,水烟筒吧嗒吧嗒的声音。朴实的老大哥嘴里喊着:“要不要来一碗甜蜜蜜的豆腐花。”我在旁边站着馋了不得,热腾腾地吃上一碗,真是唇齿留香。 在牲畜交易区有卖鸡的、卖鸭的、卖鹅的、卖小猪的等等,应有尽有。“不甜不要钱”的杨梅摊主已使出浑身解数,只为杨梅能多卖出几斤,别看有些摊子小,摊主大多深藏不露,这年头没点本领都不好意思出来摆摊。 家乡的集市,虽然比不上城里的大超市,但总不乏远道或近处奔来的人们,就喜欢在这小小的集市里,一个上午来来回回,慢慢转上十来圈,直到中午,集市吆喝声落下才肯回去。在这个网购和交通非常方便的时代为什么他们这么热衷于赶集?当我多次轻轻悄悄地跟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在那不大的集市上不知不觉的逛了一遍又一遍后,我便是懂得了,集市是乡土的景致,是传承的习俗,是感情的交流,也是每个人心底不舍的乡愁。如有附件或图片请到网址中下载或查看http://***.******.***.cn/info/****/*******.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