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甘南水源镇:基层协商民主推动基层治理见实效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水源镇坚持把基层协商民主工作作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深入学习和贯彻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工作新要求,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不断丰富协商形式,创新协商载体,推动协商民主建设向广泛、多元、制度化发展,真正把“张嘴发牢骚”变为了“理性求共识”,切实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谋划部署周全,助工作“立”起来。把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工作纳入党委工作总体布局统筹谋划部署,坚持“党委领导、政协搭台、各方参与、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依托现有政协协商平台,以村级协商议事会为主阵地,广泛征集并选定协商议题,结合实际制定“议题协商方案”,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协商议事中的领导作用,围绕人居环境整治、民生保障、项目建设、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重点任务,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开展协商议事活动,把政协协商融入到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实践中,实现政协协商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同频共振。载体平台完善,助工作“热”起来。坚持民事民议原则,积极搭建协商议事平台,推动多元参与,促进协商共治,精心打造“阳光议事体系”,真正形成“听群言、集民智、增共识、聚合力、促和谐”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一是组建一个机构。严格按照“*+*+X”的人员基本构成要求,成立了基层协商民主议事会**个,共有议事会固定成员***人,着力解决了“谁来议”的问题。二是打造一块阵地。整合党员活动室、会议室等现有阵地,按照“六有”(有组织、有阵地、有经费、有载体、有活动、有氛围)标准,精心打造协商民主议事厅,着力解决了“在哪议”的问题。三是建好一套机制。探索制定村民议事制度,包括人员构成、议事范围、议事规程等,进一步规范议事流程,按照“一事一议”原则和“六步议事”规程,建立“有事能商量,有事会商量”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了“怎么议”的问题。制度优势转化,助工作“实”起来。聚焦群众关注的要事、民生改善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广泛开展协商议事活动,健全跟踪问效工作机制,推动协商成果转化落实,实现商定议题层层有人抓、件件有落实。今年以来,开展各类协商议事活动**场次,共征集议题**个,协商落实**件,先后推动解决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民生保障等困扰基层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例如:胜利村围绕增加集体耕地收益开展协商,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宋家沟村协商土地托管服务工作,实现了村集体、合作社和群众“多赢”局面,实打实的把协商结果转化成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基层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