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贾汪区:非遗产业化为乡村振兴赋能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马庄香包、汴塘煎饼、徐州山楂糕制作技艺……近年来,贾汪区积极推动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从指尖到舌尖,这些沉淀了时光“味道”、镌刻着历史“基因”的非遗项目,走上了产业化发展之路,让非遗文化“活”起来,助力农民富起来。
图片附件“三夏”大忙时节,马庄香包文化大院一派繁忙景象,绣娘们忙着赶制新品订单,穿针引线,填充定型,缝合装袋,不一会儿, 一个个精美的香包便制作完成。端午节临近,马庄香包新品好事“莲莲”、一举高“粽”、五彩辟邪手链一经上线,就收获大批订单,销售火爆。仅今年*月马庄香包销售额达到**万元,其中新品销售额**万,占比**%以上。庆节日、做联名、融合双非遗技艺,马庄香包在产业化发展中坚持市场调研,强化与科研院校合作,不断推陈出新,走出了一条“非遗+文创”的新商业模式。
图片附件说起贾汪的非遗文化,除了热销全国的马庄香包,还有热卖全城的汴塘煎饼。从驴拉石磨磨出面糊到通过标准化车间生产出煎饼礼盒,利用“短视频+电商”进行销售。汴塘煎饼由薄薄的一张煎饼,形成了一个产业链,目前在贾汪城区设有**个销售点,全镇煎饼年产值可达****万元。同时,汴塘煎饼非遗体验馆让游客一边了解煎饼的制作技艺,一边体验美食制作过程,既好吃又有趣,实现了“非遗+农文旅”的深度融合。近日,来自贾汪的小记者团来到体验坊,和父母一起选材、推磨、摊煎饼,沉浸式体验摊煎饼的乐趣。
如何让非遗可持续传承,产业化发展是一条有效路径。近年来,贾汪区积极探索“非遗+文创”“非遗+农文旅”等发展方式,多渠道实现非遗产业化发展,并依托各类文旅推介和展销活动,让非遗产品走向市场。
王峰是大吴街道徐州山楂糕制作技艺区级传承人,****年,他依托徐州山楂糕制作技艺非遗项******,创新“农户+合作社+公司”模式,带动村民致富,设计研发的山楂条、山楂糕等全线产品在全国***多个城市均有销售。近日,其山楂品牌在上海一国际食品展上大放异彩,受到广泛好评。
在贾汪,像王峰这样手握“绝活”的非遗传承人还有很多,他们以创新思维积极打造非遗品牌,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不仅让非遗在新时代里“活”了,还助力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近年来,贾汪区坚持把非遗保护传承作为乡村振兴的驱动力,不断强化农文旅融合理念,推动汴塘煎饼、马庄香包、“时时乐”素火腿为代表的一批非遗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贾汪区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共**个。其中,徐州山楂糕制作技艺、汴塘煎饼等**个项目被列为市级名录,马庄元宵灯俗于****年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下一步,贾汪区将升级申报贾汪石雕、独山唢呐、贾汪“时时乐”素火腿,贾汪陶土罐烧制技艺*个省级代表性项目,*个市级传承人,申报并公布至少**项区级代表性项目,**个区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