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一带一路”中建印记】天际下的城市之光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年底,由******承建的中资企业海外建设第一高楼——吉隆坡***交易塔(亦称吉隆坡标志塔)突破***米,成为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天空下的地标建筑。 ***交易塔位于吉隆坡敦拉萨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区,是一座集金融、商务、购物、办公于一体的多功能写字楼,由******承建,地上建筑高度为***米,是马来西亚最高的建筑之一。它是敦拉萨金融交易中心的一部分,在新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将成为吉隆坡新的中央商务区。攻坚克难 创造新纪录 项目工程量极大,建设过程中共使用**万立方米混凝土、**万平方米模板、*.*万吨钢筋、*.*万吨钢结构、**部电梯。项目结构形式为筏板基础,主楼地下部分为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地上部分为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裙楼为框架结构……工程量巨大、建筑结构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是摆在中国建设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挑战面前,中国建设者迎难而上,**天完成****吨大底板钢筋绑扎、**天完成****吨塔冠结构施工、主体结构平均*天一层、工期仅**个月。*********总经理帕特里克·霍南惊叹道:“对于这样庞大的建筑规模来说,中国建筑能够在短短*年的时间里建成并运营这个项目,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 据悉,***交易塔项目建设过程中先后打破马来西亚多项建设纪录:**个小时完成*****立方米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创造了马来西亚一次性成功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纪录;***天日夜施工,顺利实现核心筒结构封顶,*至*天一层的施工速度和*天内完成塔吊支撑梁安装等,刷新了马来西亚施工新速度;***.**米的泵送混凝土技术和“内爬外挂”式超高层塔吊安装技术等,开创了马来西亚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先河。中国技术 打造新地标 新纪录背后,中国技术功不可没。为了提高施工速度,同时确保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项目团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提前在中国对钢构件进行三维扫描,然后利用虚拟现实、*D施工模拟等技术将构件进行虚拟预拼装,待实物运抵马来西亚后,参照虚拟预拼装开展施工。此外,项目部从国内引进自研物料顶升平台液压爬模架,与国外多卡爬模体系结合使用,实现了爬模分段流水施工等关键技术突破,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机械和人工的施工效率,仅用时**个月就实现了核心筒封顶。并且施工时,项目还面临着高温天气下水泥的裂缝控制难度大、当地缺乏超高泵送设备与经验等难题。得益于中国近年来在超高层建造行业的瓶颈突破和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创新,这些难题在***交易塔建设过程中被一一攻克。******副总经理祝珖崴曾参与中国建筑在马来西亚多个重点项目的建设,他介绍:“***交易塔项目使用的是隐形爬升平台,超高层垂直运输完全利用筒内施工电梯与正式电梯辅助转换,这是首次在马来西亚使用塔式起重机爬墙系统,***交易塔因此成为当地第一例施工过程中塔楼外立面无任何施工设备、无任何后做结构的超高层建筑。”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安全理念贯穿项目始终,“中国企业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先进的建造技术,这一项目累计安全生产达****万工时,令人赞叹。”项目属地安全官丹尼斯说。属地经营引 领新发展 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仅引入了中国建筑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属地化人才,赢得各方高度评价。中国建筑积极与属地各方结成利益共同体。项目为中外员工搭建同台竞技、共同发展的平台,不少属地员工成长为中高级管理人员。并且项目建立“中方牵头、外劳为主”的属地用工模式,开展名师带徒,经验丰富的中国师傅们带起“洋徒弟”,提高了外籍劳务的技能和水平。 并且在项目建设期间,当地投资商、建筑商到项目施工现场参观考察**多次,学习施工管理经验;当地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工程安全等专业的大学生也被招聘到项目上实习。马来西亚媒体《星洲日报》编辑陈晓萍在采访项目后表示:“中国企业不仅为马来西亚打造了新地标,还就爬模、塔吊顶升等关键技术对当地工人进行培训,推动了当地超高层建造领域的人才发展。”******安全总监帕西本在接受采访中说道:“在中国建筑工作的*年时间里,我******的安全总监,物质生活条件得以改善,掌握的知识也更加全面。中国建筑带给我成就事业的机会,也带给我和家人更好的生活。”******总经理吕恩表示,“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走进马来西亚建设的过程中,公司大量招聘属地人才,属地化率不断提升,同时与当地企业、供货商达成合作,携手共进,互利共赢。”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城市就是展览馆。如今,***交易塔静静伫立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央,俯视着吉隆坡的城市景观,也成为这座城市最亮眼的点缀。(中建八局供稿)【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