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和“开放联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今年以来,郑蒲港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创新驱动”和“开放联动”两大战略,以产业发展为主攻点,找准定位借梯登高,大力推进园区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争做我市奋力打造安徽“杭嘉湖”、长三角“白菜心”的排头兵。一、与长三角合作情况(一)推进产业分工一体化发展。一是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特点,精准定位,与南京、合肥等长三角城市错位、补位发展,打造以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为主的产业集群。二是按照龙头带动的战略思路,深化与中兴集团、中联重科合作,聚焦大型工程机械和高端装备制造。三是瞄准长三角、京津冀等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地,承接预制菜、食品包装等产业转移,推进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发展。(二)推进科创资源一体化发展。积极引进长三角地区大院大所,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率先与南京大学合作,建立南大高新技术研究院;与上海张江研究院合作建立孵化基地,培育中小企业;与中科院纳米研究所合作建立纳米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基地,支持企业发展拳头产品;深化与芯谋研究院、瑞谷传祺等第三方智囊机构合作,推动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三)推进开放平台一体化发展。叠加“跨境电商综试区”、“自贸联动创新区”、“综合保税区”、“一类对外开放港口”、“指定进境监管场地”五大平台优势。引进中商厨房、京东物流、小润发冷链、徽湃肉类加工等项目,打造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依托郑蒲港新区地理区位优势,整合长江航运、公铁水多式联运等中转和运输功能,打造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四)推进生态环保一体化发展。新区成立之初,就对标沪苏浙先进园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长江岸边*公里区域规划为基本农田,不搞大开发,不引进污染项目。近年来持续推进“建新绿”、水利设施建设、长江“禁捕”、黑臭水体整治等工作,为坚决打赢生态修复攻坚战,打胜环保治理持久战做努力。(五)推进人才培育一体化发展。一是积极响应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趋势,选派年轻干部赴无锡、苏州、上海等地进行挂职锻炼,学习借鉴长三角先进园区的运行经验。二是组织人员赴合肥、杭州、宁波等地参加促进长三角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和管理创新能力。三是邀请宁波航港物流集团、苏州综保区场站安排专家团队赴马鞍山综保区进行现场培训、业务指导。二、发展成效(一)主导产业集聚形成。目前,新区落户富信、卓呈、富捷等半导体项目**家,其中天瞳、金蚁、巨格等**家项目已投产,中南光电、大鹏半导体等项目预计今年底运营。落户嘉特科、英大科特等装备制造企业**家,其中新地科技、尊马等**家已投产,子阳机械、恒茂机电等项目预计年底开工建设。落户北冰洋、迈涛等绿色食品企业**家,徽派、双辉等**家企业已投产,食品产业园等项目已开工建设。(二)医疗产业初具雏形。对接长三角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填补新区医疗短板,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正在按“三甲”标准筹建上海中医药大学郑蒲港分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建立马鞍山康复研究院。签约落户中实华粹高端中医器械项目研发产业化项目,并推动与复旦大学合作建立马鞍山长三角健康治理研究院,为我市和江北区域群众提供高端医疗服务资源。(三)重点项目提速提质。铁路连接线郑兴路北延工程项目已竣工,郑蒲港铁路专用线已顺利通车;已完成巢马城际铁路先行段(郑蒲港段)首个连续梁开始浇筑;安徽中联重科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高效光伏组件与智慧光伏系统零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已开工建设;郑蒲港一期码头改扩建工程已进入前期调研阶段,目前项目建议书正在编制。(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面推进法定机构建设和“管委会+公司”改革,重新制定部门三定方案,减少横向壁垒、纵向层级,重点强化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等一线部门组织力量。同时按照“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编印《郑蒲港新区企业服务手册》发放给企业,简化办事程序,切实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对企业线上、线下反映问题及时收集、记录、分解、交办、销号,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