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夯实作风提效能 幸福工程再提升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自开展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以来,龙陵县民宗局立足自身工作职责,以项目攻坚落实品质提升、发展提速为抓手,积极践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工作要求,开展“下沉式”调研、“问答式”调度,以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推进项目建设大提速,持续推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提质增效。抓硬件强基础。聚焦水、电、路、网等重点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共实施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个,硬化道路**公里;实施饮水安全工程*个;实施*G网络覆盖项目*个,建成*G基站*座、安装*G设备**套;实施污水处理项目**个;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个;实施幼儿园和学校教学楼建设项目*个。通过项目建设,实现了自然村通硬化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电网供电可靠率、行政村*G网络覆盖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等指标均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抓产业促振兴。坚持把产业作为幸福村建设的重点来抓,制定了“一村一方案”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实施产业项目**个,初步形成以肉牛、咖啡、坚果、“两烟”产业为主导的“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年,*个边境村共发展咖啡种植****亩,实现产值***.*万元;烤烟种植****亩,产值***.**万元;养殖生猪*.**万头,产值****万元。建成咖啡、坚果等农特产品加工厂*个并投入运行。以咖啡产业为试点,加快推进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年,*个边境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抓治理保和谐。加快推进边境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探索建立“乡党委+村级党组织+村(居)民小组党支部+群众自治组织+党员中心户+网格小组”的六级网格化治理体系,把边境村****户常住人口分成***个网格小组,推动网格管理职能向“抓宣教、守边境、防疫情、管环境、保和谐、促发展”多维转变。建立健全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长效机制、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人居环境治理机制、矛盾纠纷“三级三次”调处机制等,建立“一屏观全乡+一网统管”智治体系,让末梢治理更精细。抓边防稳边疆。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五级段长制”,强化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持续健全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强边固防机制,推动人防物防技防深度融合。共实施边境管控项目**个,建成联防所*座、边境拦阻设施**.**公里、应急广播平台*个、自然村终端**个。全县共抽调***名党员干部组成*支“强边固防突击队”,选派**批次***名优秀年轻干部参与“驻守边疆行动”。常态化开展爱国守边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广大群众“守国门就是守家门”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共有*个村社区被表彰为“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抓党建强保障。着力推动边境基层党组织成为引领幸福村建设的“火车头”,推动村民小组党支部建设全覆盖,给各党支部下达建设工作任务清单,让村民小组党支部有充分的“话语权”和适当的“决策权”,使其在幸福村建设过程中的充分发挥末梢堡垒作用。着力推动边境基层党组织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动员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常态化开展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行动(即党员每月到联系群众家中串一回“门子”、讲一点政策、问一下民意、促一项工作、办一件小事),坚持每月在村组公示栏上对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情况进行“晾晒”,接受群众监督。着力推动边境基层党组织成为自身过硬的“先锋队”,结合实际制定了党员严管厚爱等制度,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使党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如有附件或图片请到网址中下载或查看http://***.******.***.cn/info/****/*******.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