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转型升级中的镇江实践——聚焦镇江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江风习习,涛声盈耳。扬中二桥东侧,******厂区,从*万吨级半坞式船台到*.*万吨级室内船台,上千名工人紧张忙碌。企业今年计划交付新船**艘,预计全年营收**亿元,如此订单充足、业绩向好,缘于其紧盯市场、攀高向新的果决。 近年随着北极航道的开通,我国至欧洲西北部地区的海上运输距离大幅缩短。敏锐捕捉到商机的大津重工加快推进技术变革,奋力******副总经理朱彬介绍,抢抓北极航线开辟后的产业新机遇,大津重工全力研制冰级多用途船,突破高冰级江海直达船型优化、防冻除冰等关键技术,目前已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 大津重工这样抢抓竞争机遇、赢得发展主动,是镇江船舶海工企业励志奋进的代表之一。上半年,全市船舶海工产业销售、利税分别增长**.*%、***.*%,发展势头强劲,盈利水平显著提升,船舶海工“镇江板块”加速破浪前行。 江苏省船舶与海工产业链首席专家、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蒋志勇评价,镇江船舶海工产业历史悠久、体系完整、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一路走来有其独到之处和借鉴意义。 众所周知,船海行业周期性特征明显,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多年来浪奔浪流、潮起潮落。伴随技术革新和产品迭代,整个行业长期处在不断洗牌中。镇江的船舶海工产业多年来能始终挺立潮头,并逐渐形成自身特色优势,的确值得关注。 “新一轮船舶海工行业的竞争格局变动大、变化快。纵观镇江船舶海工产业的发展历程,既有‘变与不变’的定力动力,也有持续转型升级的理念思路。” 市工信局局长李莉珺认为,特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镇江船舶海工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和现实选择。 深耕细分市场,力求做到行业极致,力争形成特色优势,这是镇江很多船舶海工企业的成功实践。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已有**年建厂史,多年来一直坚持“特色经营、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在特种工程船舶领域每每创造历史,生产的多功能全回转工程船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建造总量“中国第一”。 由于订单常常排得很长,这两年镇江船厂摒弃传统的整体组装建造模式,创新采用单元模块分段建造的壳舾涂一体化造船模式。“这种基于智能化的总装造船模式,不仅可以加快造船速度,缩短交船工期,还可以控制成本,质量和安全也能得到保证。”公司副总经理徐桂忠表示,以智能化加持特色化,企业优势可以进一步放大。 在******的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整个钻床、车床、铣床等机械操作一次性装夹、一次性成形,全部操作程序在密封门内完成,兼具安全、智能、绿色的操作流程,几乎听不到任何噪音。而在这里下线的“动力心脏”,凭借绿色低碳优势,市场竞争力更强。 科学研判到低碳燃料新动力的广阔前景后,中船动力落实“双碳”战略,紧盯甲醇主动出击,全力推进大缸径中速甲醇发动机项目研发,计划今年年底样机下线,明年实现产业化,投放市场后将形成企业新的产品核心竞争力和业务发展增长点。“目前我们正全力开发甲醇发动机、LNG双燃料机、M***中速机等低碳燃料高新技术产品,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公司副总经理沈建华坦言,生产工艺和核心产品的双重绿色化,将为企业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李莉珺介绍,立足长期以来的“镇江实践”,这几年镇江以“数实融合”为引领,大力推动船舶海工企业打造绿色工厂、智能车间、互联网标杆,不断提升生产过程精益清洁、资源利用节约高效、产品性能智能低碳的水平,船舶海工产业特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之路越走越宽。 “镇江船舶海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实践,起点和终点都在创新。”在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俞孟蕻看来,这种基于创新的“镇江实践”之所以成功,和镇江船舶海工科教资源丰富、产学研合作紧密、创新载体较多等有关。 去年*月,在省政府的支持下,依托江苏科技大学科教资源,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在镇江成立。“目前,研究院正围绕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绿色智能新能源三大领域加强研发设计,加快创新升级。”俞孟蕻认为,日益丰厚的创新资源和越发强劲的创新动力,将引领镇江船舶海工产业奔赴深海远洋。(记者 梁和峰 陈志奎 特约通讯员 刘荷生)如有附件或图片请到网址中下载或查看http://***.******.***.cn/zhenjiang/sdbd/******/d*******cca*******f***cbe*a*bcdd.shtml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