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红色资源“用起来” 基层党建“活起来”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年来,花山区濮塘镇党委利用红色历史厚重、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将红色历史挖掘、红色精神传承、红色资源开发融入基层党建工作,通过党组织引领带动,将江东第一党支部旧址、濮塘革命烈士陵园、濮塘新四军抗战指挥部旧址等红色历史载体转化为党员教育的鲜活教材,成为打造坚强战斗堡垒的重要基础。
深挖红色历史,建设教育阵地。按照“党建引领、红色传承、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等主题,依托****江东第一党支部旧址及周边沿线现有格局,以党建文化为主旋律,融入党风廉政建设、红色文化传承、乡风民风建设、人居环境治理等内容,精心打造****党建文化主题广场。对濮塘新四军抗战指挥部旧址主体按照旧址保养保护、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对室内陈列和院落布局进行了重新设计布置,近日已正式揭牌开馆,为马鞍山新增一处红色教育基地。
用好红色资源,打造精品路线。坚持将红色地标建设为开展党员学习教育的现场“实景”课堂,把****党建文化主题广场、濮塘革命烈士陵园、濮塘新四军抗战指挥部旧址串点成线,结合濮塘独特自然景观资源,着力打造红色文旅精品路线。通过定期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纪念活动,不断提升宣传教育效果,让红色旅游路线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重温激情岁月、感怀时代变迁的“体验地”,成为聆听红色故事、致敬英雄模范的“打卡地”。未来,濮塘镇将进一步谋划推出红色研学精品课程,持续举办革命故事会、红色精神大讲堂、战争影视放映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党员群众在休闲旅游的同时,接受党史教育和党建文化熏陶。
开展红色课堂,助力乡村振兴。围绕红色文旅之路、革命精神传承之路,濮塘镇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通过现场教学,推动党员理论教育和实践培训的互促互进。择优选用政治素质高、表达能力强、形象气质良好的村干部担任讲解员,经过专业培训后为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群众提供讲解服务,持续讲好红色故事和乡村振兴故事。组建党员宣讲“先锋岗”,邀请老党员、老干部等优秀党员带头学党史,并结合自身基层工作经历讲党课,切实激发广大党员群众爱党爱国热情。积极发挥村干部、优秀党员的乡村振兴代言人作用,持续宣传推广当地红色资源,扩大红色文旅的影响力,让红色文旅成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通讯员 李楠
抓前端 “治未病” 为民办事有“良方”
“以前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后来又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现在我已经退休了,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为什么交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钱没有退给我?”日前,花山区塘西街道团结村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收到了一条居民投诉。
收到投诉后,平台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进行了调查了解,原来投诉人已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但是并没有将相关资料送至村委会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退保手续,导致退保的钱至今没有收到。工作人员立即与投诉人取得联系,解释了事情原委,并告知其办理退保手续所需证件资料。投诉人将证件资料送至村委会后,退保手续很快就办理完成,投诉人给出了“非常满意”的评价。
投诉问题虽小,但养老事关民生,民生问题无小事,花山区纪委监委持续推动为民办实事走深走实,在“治未病”上积极作为。考虑到可能存在跟投诉人一样不知晓养老保险政策措施的群众,花山区纪委监委积极督促人社部门、街道及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社区网格微信群、宣传栏张贴、特殊人员上门宣传等方式,对广大群众关心的到龄待遇计算、养老保险补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转移接续等政策进行耐心细致地释疑解惑。
同时,该区纪委监委结合正在开展的“民生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工作,将养老惠民政策落实情况作为监督重点,紧盯监管不力、审核不严、多领冒领、截留套取养老社保金等突出问题,发挥派驻相关单位纪检监察组力量,通过日常监督、专项监督等方式发现问题,实现关口前移、未雨绸缪,以“治未病”思维不断规范养老社保资金的监管工作,用“小切口”推动民生服务“大提升”。
据了解,自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上线以来,花山区纪委监委从管好老百姓的“芝麻事”着手,思考在前、行动在先,把“治未病”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与“治已病”紧密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监督服务保障质效。今年以来,平台共受理群众投诉****件,办结率**.**%,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