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国环境报电子报:强化科技赋能,推进智慧监管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年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着力推进非现场监管执法改革,特别是****年以来,科学谋划“路线图”,加速构建数据互通“一张网”,河北省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工作更加科学、精准、高效。梳理总结先进经验,蹚出精准执法“新路子”生态环境部强化监督帮扶“线上+线下”工作法,特别是在冬奥保障期间,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组织各地大范围应用自动监控、监测点位高值等非现场手段,发现并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年*月,我们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部署推行生态环境领域非现场监管执法改革。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组织多层次座谈,确定试点范围,选取流程全、代表性强的企业,组建精干班底开展现场解剖调研,通过完善“三个标准”、建立“五项制度”、搭建“两个平台”,最终,我们全面构建了“***”改革路径,蹚出了非现场监管执法的“新路子”,实现“日常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的监管执法新模式。事实证明,“新路子”走得通。****年,河北省钢铁、焦化等*个重点行业新增各类监测监控设施****套,联网****套,**%的废气排放纳入监管;今年*月—*月,全省入企检查次数同比下降**%,全省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处罚金额分别同比下降**%、**%。搭建智慧监管平台,用好发现问题“新利器”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已经明确,后续工作重在创新和落实。我们首先整合各方面资源,搭建智慧监管执法平台。通过分类明确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设备的安装标准和安装要求、制定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设备运行维护标准等,最终将企业自动监控、分表计电、DCS数据、动态视频、TSP数据、工况视频等数据全面接入,建成了七大行业的大数据采集分析研判平台。这让我们实现了非现场执法企业数据采集和综合研判。有了平台和方法,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这个“新利器”,精准锁定问题线索成为我们必须攻坚的一个难题。我们探索建立了一整套问题线索识别的技术方法。利用平台数据建成了执法线索综合研判模块,制定了****条研判规则;组建专门的大数据分析队伍,最大限度挖掘现有非现场手段的应用潜力,精准发现识别各类问题线索。执法人员带着线索到现场,执法监管的精准性、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大大提高。擦亮科技监督“眼睛”,展现执法铁军“新作为”智慧化体系初步建成后,如何对执法过程、案件办理实现全流程线上监督?为此,我们拓展了智慧执法平台的功能。一方面,对接智慧环保管理平台,实现违法证据固定、询问笔录制作、违法问题立案、企业申诉审核、入企核查审批等全部“线上办”;另一方面,建立线索分类核查、问题分类处理、案件分类查办机制。具备远程立案处罚条件的案件实行线上处理处罚,不具备条件的案件实行线上线索现场核查,违法问题快速精准查办得到了保障。同时,强化廉洁执法办案。为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全过程监督,我们全部使用移动执法APP,并实行案件办理溯源制度。所有违法案件必须逐一追溯执法APP录入痕迹,从根源上预防和减少了外界干扰,杜绝了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将持续推进改革,努力让“查办更准、打扰更少、服务更好、作风更硬”的要求在河北省生态环境执法队伍中真正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