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韶关政协委员驻镇“接地气” 推动政治协商向基层延伸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去年,我市**个驻镇(街道)政协委员工作室陆续挂牌成立,其中,驻界址镇委员工作室紧扣乡村振兴主题,坚持“五个一”工作模式,组织政协委员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余次,有效推动了政协委员主动履职、担当作为,很好地发挥了专门协商机构的优势作用。 当前,界址镇大坑村冬瓜种植基地的***亩冬瓜已经陆续上市,一个个又大又长的黑皮冬瓜挂在枝头。“我们是分批上市,早的冬瓜现在可以上市,迟的大概过一个月左右上市,产值可以达到*万元左右一亩,我们都有渠道了,就不愁销售。”不用愁销路的基地负责人李传诚看着眼前丰收的场景喜不自胜。 原来,去年在驻界址镇政协委员谭章飞、蔡绵博的帮助下,他与市场主体签订了长期销售协议。 自驻界址镇政协委员工作室挂牌以来,驻镇委员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推动委员履职服务下沉,进一步扩大政协委员在基层一线的影响力。 驻界址镇政协委员谭章飞表示,作为建言资政的政协委员,要从人民群众中来,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更好地发挥政协委员作用,为南雄高质量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驻镇政协委员工作室是协商议政、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目前,驻界址镇政协委员工作室有入驻委员**名,主要集中于教育界别。借助这一特点,该工作室将委员所长与群众所需精准对接,不但联合公益基金资助了*名困难学生,捐赠图书建设学校图书馆,还通过讲座、公开课等形式,把优质教育资源、教学理论分享到基层。“老师对公开课的评价非常高,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对我们学校的办学都有非常大的帮助。”界址中学校长严友庆说。 今年,驻界址镇委员工作室还计划定期到界址中小学校开展讲座、公开课,使政协委员更接“地气”,在联系群众的同时,多做春风化雨、解疑释惑的工作,帮助更多人。 在驻界址镇政协委员蔡绵博看来,政协驻镇工作室的开展为政协委员履职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能够发挥政协委员的专长,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 讲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传递到基层的学校。 作为政协联系群众、履职为民的新阵地,驻界址镇委员工作室坚持“每季度走访一次社区群众、每年反映一条社情民意、帮助村(社区)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开展一次视察调研、参与一项社会慈善事业”,以“五个一”工作模式,确保委员力量沉下去,履职能力提上来。 “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推动政治协商向基层延伸是新时代党工作的具体要求,实践证明,建设运营好政协委员工作室,制度化常态化联系群众,能帮助委员们更切身感受到基层人民群众的喜乐忧愁,加深对基层社情民意的了解,及反映合理的诉求,让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更有底气。”界址镇党委副书记、驻镇政协委员办公室主任曾志明说。如有附件或图片请到网址中下载或查看https://***.******.***.cn/xwdt/zjdt/content/post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