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造特色“农村小区” 解锁村民“幸福密码” ——记泖港镇黄桥村党总支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泖港镇黄桥村素有“浦江第一村”的美誉。作为上海市浦南“三农”工作试验区核心区,黄桥村于****年*月被确定为全市唯一一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和农村宅基地改革“双试点”村。近年来,黄桥村先后获得全国特色村(绿色村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黄桥村党总支战斗堡垒的引领作用。黄桥村党总支现有党员**人、预备党员*人、入党积极分子*人,下设*个网格支部、*个党小组。正是这样一支精兵强将队伍,服务着村里的****名常住人口,不断夯实“双试点”工作成果,把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探索出一套标准化、有乡村特色的“农村小区”基层治理模式,解锁村民们的“幸福密码”。 还未踏进黄桥村,便可远远看到一排排白墙黛瓦的江南风格民居,在蓝天绿树的映衬下,宛如一幅画卷。这是黄桥村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过程中,村民们共同选择的“乡土情结”,也是基层党组织推进乡村自治、共商共议的生动实践。当初,为了让村民住进满意的新家,黄桥村党总支班子成员一次次召集村民会议,一户户拜访村民收集建议,最终形成了眼前这“一家一户一院落”的风貌格局。 黄桥村党总支立足实际,集约整合资源,把党群服务阵地建在村埭和网格上,守护党群干群融洽和谐的“温馨家园”。通过精细划分**个“微网格”,选派党员骨干、热心群众、青年村民担任“微网格长”,把最精锐的力量下沉到最基层,并且结合“党员联户*+**”制度,实现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服务村民“零距离”。无论是联户党员还是“微网格长”,都有一本《党员联户随身记》,在日常走访中记录下村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大家以“你若发声,我必回应”为工作原则,把“服务大厅”搬进“微网格”,及时回应村民们关心的急愁难盼,做到时时有记录、件件有回应。 同时,黄桥村党总支牵头组建“黄桥·智多星”自主协商议事平台,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考虑到村民搬进新居后仍有种植蔬菜的需求,“黄桥·智多星”议事平台发动“微网格长”、村民代表广泛收集诉求、征询意见,提出“一分菜园”实施方案。村委会将该方案纳入人居环境优化提升规划,平整闲置空地,划分田块沟渠,为每家每户分到“一分田”(约**平方米)的菜地,有效避免了毁绿种菜带来的矛盾纠纷。 为了长久保障村民生活质量,黄桥村党总支将党建工作与村里的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小区化”治理模式。在治理的过程中,以“党建引领、村民自治、文明创建”的方式,积极鼓励、支持、引导村民全面参与乡村治理,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经费保障管理制度,细化奖惩考核机制。在三者共同努力下,黄桥村的基础治理需要得到了有效满足,协商议事机制得到了实时改进。 乡村治理不仅要向城市看齐,还要向科技借力。黄桥村党总支通过构建“智汇”服务体系,让数据“多跑路”,建设起“数字黄桥”。比如,运用互联网技术集成“数字一块屏”,实时显示各项村情数据,让村庄管理一目了然,有效提升治理效能;通过“大屏”连通“小屏”的方式,把村务公开栏“搬”到村民家的电视上,“搬”到村民的手机上,随时随地接受村民监督。 附件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