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我市4通(方)古碑刻入选国家文物局《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月**日,记者从市文化广电和外事旅游局文物管理科获悉,国家文物局于*月**日印发了《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我省共有***通(方)文物入选。其中,我市的“北魏孝文皇帝吊比干文碑”“西明寺造像碑”“百门陂碑”“新乡文庙大观圣作之碑”*通(方)古碑刻榜上有名。“北魏孝文皇帝吊比干文碑”,现存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比干庙碑廊内。北魏太和十八年(***年)刻立,原碑已毁,现存碑为宋元佑五年(****年)依拓重刻,碑高*.**米,宽*.**米;楷书,**行,行字**个。篆额为“皇帝吊殷比干文”*字,碑文为孝文帝拓跋宏亲笔撰写,是北魏碑刻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品。孝文帝在由平城迁都洛阳的途中凭吊比干墓并撰文立碑。对北魏历史、民族文化交流史及中华民族融合等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西明寺造像碑”,现存新乡县历代石刻博物馆内。该造像碑通高*.*米,属单体石刻造像,是北魏晚期造像碑中的精品之作,被誉为“中原之冠”,为研究南北朝时期的雕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门陂碑”,现存辉县市百泉卫源庙内。大唐长安四年(***年)九月立,碑通高*.**米,宽*.**米,厚*.**米。碑体四面都有文字,额题“百门陂碑”*个大字,介于篆隶之间;碑阳字体为行书,**行,满行**字,共计****字,稳重坚实,流动自然。辛怡谏撰、张元琮记、孙去烦书。碑阳为《卫州共城县百门陂碑铭并序》,碑阴为记录地方官府祈雨祈晴经过的《碑阴记》以及题名与赞诗,对研究唐代地方治理制度提供重要价值,为唐碑佳品。“新乡文庙大观圣作之碑”,简称“大观碑”,又名“御制八行八刑碑”。该碑于北宋大观二年(****年)八月立于文庙。碑高*.**米,宽*.**米,厚*.**米。碑文由宋徽宗赵佶撰文并书写,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蔡京题额“大观圣作之碑”。该碑是宋徽宗“瘦金体”书法之代表作品,被列为中楷之首。对北宋末期教育、取士制度和书法艺术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书法和艺术价值。****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市古代碑刻石刻文物数量多、种类多,是独特的历史文化载体,包括碑、碣、墓志、摩崖、造像、刻经等主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