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丹东[综合信息] 御风破浪挺进深蓝 向海图强融合发展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月的东港,正是海蜇丰收的季节。在椅圈镇养殖大户景仕辉的养殖圈里,工人们一大早就开始忙着捕捞海蜇,称重、分拣、装车,一片繁忙景象。图片附件这是景仕辉今年的第二茬海蜇,大约产出*万斤,个头大品质好,养殖户和客户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最早的时候就是单纯养虾养蛤,极易遭受病害,风险很大。现在是海蜇、东方虾、缢蛏之类立体混养,降低了风险,效益也相当不错。”谈起海水池塘养殖,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养殖工人单炳连说。图片附件我市渔业发展历史悠久,生产方式多样,捕捞、养殖、加工产业齐全,渔业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是辽宁省渔业重点县。撤县设市**年来,东港渔业不断发展壮大,从以天然捕捞为主,逐步发展成为以海水养殖为主,集水产养殖、近海捕捞、远洋渔业、水产加工、水产冷链物流和流通、休闲渔业于一体的现代渔业产业。图片附件图片附件东港海水池塘养殖始于上世纪**年代,以养殖中国对虾为主,连续多年获“全国对虾养殖冠军县”称号。****年后,由于虾病多发,对虾养殖业陷入困境。经过多年探索,****年我市成功推出“上层养殖海蜇、中层养殖对虾和鱼类、下层养殖缢蛏”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打开了海水养殖新局面。目前,全市海水池塘养殖面积达**.*万亩,总产量*.*万吨。图片附件除海水池塘养殖外,我市渔业养殖方式还有海洋池塘养殖、滩涂浅海贝类底播养殖和淡水养殖。滩涂贝类底播养殖始于上世纪**年代中期,**年代末开始发展浅海贝类底播养殖,现有养殖面积***万亩,产量**万吨,其中主要养殖菲律宾蛤仔(杂色蛤),产量**.*万吨。目前,东港杂色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是全国最大的杂色蛤生产基地。图片附件随着杂色蛤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种苗繁育成为产业支撑的关键环节。记者从诚鸿水产技术员董生口中了解到,以前东港都是在南方购买蛤仔苗,但近几年一些南方地区蛤仔苗质量和产量不稳定,且价格差异较大。经过几年研究实验,****年我市成功孵化出本地菲律宾蛤仔苗,成活率达到**%,取得良好效果。“去年我们繁育出***亿粒菲律宾蛤仔苗,今年企业继续扩大生产,可以满足自己养殖需求。争取在*年之内满足东港杂色蛤养殖需求量的**%,陆续解决苗种本地化的问题。”董生介绍说。图片附件与此同时,我市转身向海,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渔业。优化海水养殖空间布局,重点建设以沿海乡镇、农场为核心的贝类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贝类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贝类产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海洋牧场建设,探索利用人工鱼礁改善海洋牧场环境,打造国内领先的海洋牧场创新示范区。自****年开始,经过*期建设,我市累计向上争取资金****万元,投放M型预制构件礁****座,建成人工鱼礁区面积***公顷,生态恢复效果明显,****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图片附件积极构建县域海洋经济新体系。推进海洋经济融合发展,创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拓展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以海洋特色产业集群和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临港产业。以互市贸易、外包服务为重点,创新发展契合海洋贸易的新型服务业。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县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东港海洋经济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加速转化。图片附件****年,国家农业部和国家工商总局分别批准“东港杂色蛤”“东港大黄蚬”“东港梭子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奠定了渔业品牌高标准建设基础。****年,我市获国家商检局“贝类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年被中国水产流通加工协会命名为“中国贝(蛤)都”称号。同年,“东港大黄蚬”被评为辽宁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年,“东港大黄蚬”被国家确定为首批中国与欧盟互认地理标志产品,是国家惟一的水产品。****年,泰宏集团鸭绿江口菲律宾蛤仔增养殖获国际海洋管理委员会(MSC)可持续发展认证。****年,我市获“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