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中国-东盟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生计提升调查及示范研究招标公告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各有关单位: 中国-东盟区域是全球红树林分布最主要的区域之一,约占全球红树林分布面积的**%。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加剧,全球红树林以每年平均减少*****公顷的速度退化,给红树林分布区社区生计带来严重影响。****年数据显示,东盟区域的红树林面积较过去**年减少了**.*%,该地区红树林减少的速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作为全球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积极开展区域红树林保护合作,各国已就红树林保护合作达成共识。《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提出,将共同推动基于自然的气候适应解决方案的知识分享与合作,开展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合作,特别是开展红树林保护联合研究。 通过开展中国-东盟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生计提升调查及示范研究,进一步深化“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中国-东盟红树林保护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区域联动,遏制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推动红树林保护与社区生计协同,并提升社区居民应对气候变化与红树林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 一、目标 本研究选择东盟国家典型红树林分布区域和国内典型红树林分布省市,通过广泛调查,全面梳理研究区气候特征、当前和未来气候风险及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和社区生计带来的影响、红树林保护与社区生计现状及需求,整体掌握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生计提升的措施、政策和实践案例,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与东盟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生计提升协同示范方案,为建设红树林生态廊道,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及社区生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内容 *.开展中国-东盟典型红树林分布区气候特征及当前和未来气候风险风险分析 通过历史气象数据分析****-****年来中国-东盟典型红树林分布区气温、降水、辐射与极端气候事件(高温热浪、极端降水)的季节变化及其时空演变格局。基于历史气候数据和社会发展数据,采用综合气候变化风险预估方法构建中国-东盟典型红树林分布区气候风险评估模型,计算气候风险分布格局,明确中国-东盟典型红树林分布区气候风险时空特征;并基于未来情景模拟数据,分析中国-东盟典型红树林分布区未来气候风险特征,并明确气候变化对中国-东盟典型红树林生态系统及社区生计的影响,形成《中国-东盟典型红树林分布区气候特征及风险评估报告》。 *.开展中国-东盟典型红树林分布区应对气候变化及社区生计现状调查及需求分析 全面梳理中国-东盟典型红树林分布区应对气候变化现状,包括现有政策规划与体制机制、极端气候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应对气候变化措施与行动等,明确中国-东盟典型红树林分布区应对气候变化现状及需求;收集整理中国-东盟典型红树林分布区在资源可持续利用、社区生计来源、就业等方面的现状与需求,形成《中国-东盟典型红树林分布区应对气候变化及社区生计现状调查及需求分析报告》。 *.中国-东盟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生计提升政策与措施分析 广泛收集中国-东盟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应对气候风险、生计提升相关的政策与措施(包括政府的管理机构和社会组织)。在此基础上,分析政策对红树林保护与生计提升的影响,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因素,探讨政策与措施面临的现实挑战以及优化方向。剖析发挥作用的内在因素与外部条件。最后结合中国-东盟的国情背景,提出现有政策与措施的优化方向,以推动红树林保护相关政策的发展。 *.中国-东盟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生计提升历史案例分析 收集中国以及东盟地区红树林相关的生态系统保护及应对气候变化协同、生态系统保护与社区生计提升协同等实践案例,通过对照同时期当地的红树林分布与生长面积与居民生计水平,分析该案例中的具体措施对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因素,挑选典型案例以及其中的措施,分析其中对红树林保护与居民生活带来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并剖析发挥作用的内在因素与外部条件。最后结合各国的国情背景,分析现有红树林保护与生计提升现状的优化方向,以推动红树林保护的发展,形成《中国-东盟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生计提升协同最佳案例》。 *.中国-东盟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生计提升示范建议 广泛调研示范区内现有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及应对气候风险的模式,分析总结当前模式的优缺点。建立健全红树林生态系统及气候风险监测与评估体系,加大政府与世界银行等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探索一条以社区管理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为辅、多机构协助参与的保护与生计提升发展道路,形成《中国-东盟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生计提升协同示范方案》。 三、时间:合同签署后*个月 四、成果要求: *. 《中国-东盟典型红树林分布区气候特征及风险评估》 *. 《中国-东盟典型红树林分布区应对气候变化及社区生计现状调查及需求分析》 *. 《中国-东盟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生计提升协同最佳案例》 *. 《中国-东盟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生计提升协同示范方案》 五、资质要求 *. 中国境内独立合法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 熟悉地理学、生态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科学等领域研究。 *. 拥有独立科学观测研究站点及相关研究平台。 *. 拥有国家等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重大课题或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优先考虑。 *. 项目团队负责人应具备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学模型等专业背景,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年以上,熟悉生态遥感研究,且具有高级及以上职称。 *. 项目团队成员里应包括*-*名具有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以及环境工程等专业背景,从事相关工作*年以上的高级职称人员;其他团队成员应具有相关技术背景,从事相关工作*年以上。 六、获取招标文件的方法及联系方式 获取文件的方法:在中国采购与招标网和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网站下载招标文件。 七、接受投标的地点、人员及投标截止时间 所有项目建议书应于****年*月**日**:**(北京时间)之前通过邮寄或快递送至我中心。项目建议书要求详见招标文件。 投标文件接收人:卢俊名 电 话:***-********传 真:***-******** 电 邮:****** 单 位: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后英房胡同*号***室 邮 编:****** 如果贵单位对本次招标或项目工作有疑问,请向以下联系人进行咨询或提出澄清请求: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合作二处,梁莎莎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英房胡同*号 邮编: ****** 电话: ***-******** 请有意参与投标的单位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项目管理方的相关要求认真编写投标文件。如出现违规行为,我中心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中心《关于严肃处理采购违法违规行为的通知》的相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特此公告。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