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指明前进方向 提振发展信心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上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推出**条重大政策举措。《意见》出台后,迅速在南通相关部门、重点园区和民营企业家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感言,这一纲领性文件彰显了党和国家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坚定意志和对广大民营经济人士的关心关爱,令人倍感振奋,势必为南通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强动力。 “《意见》直击民营经济关切,提振民营企业信心,为地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市工信局局长曹海锋说,近年来南通深入贯彻国家、省市民营经济发展部署,聚焦链群打造,扎实推进制造业倍增、产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夯实发展基础;聚焦梯度培育,深入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百企引航”工程、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等,积蓄发展后劲;聚焦培根铸魂,牵头组织企业家发展大会、“张謇杯”优秀企业家和优秀企业评选表彰等活动,营造发展氛围;聚焦平台建设,强化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功能,牵头市场主体服务工作和“万事好通·惠企通”建设,促进环境优化。他表示,下阶段,市工信局将深入贯彻《意见》,持续推进链群培育,厚植发展土壤;着力“育苗扶壮”,推进梯度发展;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升主体素质;强化政企沟通,优化服务保障,扎实助推我市民营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作为民营企业的“娘家”,市工商联今年紧紧围绕“两个健康”主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支持民企“敢闯敢干”。“《意见》**条干货满满,其中两条专门提到工商联,我们深受鼓舞又倍感责任重大。”市工商联主席陆建新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两个健康”,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加强与各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开辟空间、提供支撑。同时,提升服务质量,深化“工商联+”合作机制,拓展政企沟通平台,持续开展“万家民企大走访”“春雨润苗”等活动,利用“民企诉求直通车”等渠道收集企业诉求,着力打通企业发展“堵点”“痛点”。 近年来,苏锡通园区主攻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以及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聚集东方泵业、通富微电、捷捷半导体以及海光芯创等一批优质民营企业,聚链成群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苏锡通园区党工委书记虞越嵩表示,《意见》为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也为园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指明了方向。园区将坚持用户思维、注重客户体验,持续优化“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实现“免审即享”“简申快享”,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让民营企业家在这里能深切感受到特有的苏锡通温暖、苏锡通荣誉和苏锡通尊重。“我们以最真挚的诚意、最精准的服务、最优良的作风,打造‘亲商安商、扶商助商’的一流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家办事顺心、舒心、暖心。” 《意见》中关于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等方面的种种举措,让企业家们深刻体会到党中央以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和法治保障,增强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和信心,激发起大家创新创造的责任和使命。 “《意见》就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等关键问题作出部署,将有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天钢铁集团副总裁、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力源认真研读文件后,感到信心更强,底气更足,干劲更大。“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是江苏省贯彻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推动钢铁产能由沿江向沿海转移的示范项目。”他表示,企业将以《意见》作为指引,继续做强做优主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坚持数字化转型及核心技术突破,攻关“高端卡脖子”“低碳绿色转型”等突出问题,共同助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成立于**********,见证了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一波又一波浪潮。“我们切身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持续出台的政策一直引领着我们向前向上发展,这也是企业一路走来从容不迫的信心所在。”公司总裁杨朦说,《意见》提到要“引导民营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自觉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给了自己很大的启发。他表示,企业将不断完善治理结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既有业务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升级,为民生赋能、为科技赋能,更好履行社会责任,扛起更大使命。 日报记者 刘璐 吴霄云 严春花 开始 内容附件标签 结束 内容附件标签 相关新闻 精准施策超前谋划 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守护国门,速度与温度同行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善意文明执行促多方共赢 保持清醒头脑 巩固向好态势 努力为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坚定信心真抓实干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巩固回升向好势头争取更好结果 筑平安之基 为幸福“加码” 相关文件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考古工作的通知 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年“万事好通”南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新**条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部分市政府文件的决定 市政府印发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促进制造业倍增和服务业繁荣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机场航空货运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简化厂房仓储类项目审批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的通知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行动计划(****—****年)的通知 指明前进方向 提振发展信心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引发热烈反响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 字体:[ 大 中 小 ] 上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推出**条重大政策举措。《意见》出台后,迅速在南通相关部门、重点园区和民营企业家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感言,这一纲领性文件彰显了党和国家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坚定意志和对广大民营经济人士的关心关爱,令人倍感振奋,势必为南通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强动力。 “《意见》直击民营经济关切,提振民营企业信心,为地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市工信局局长曹海锋说,近年来南通深入贯彻国家、省市民营经济发展部署,聚焦链群打造,扎实推进制造业倍增、产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夯实发展基础;聚焦梯度培育,深入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百企引航”工程、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等,积蓄发展后劲;聚焦培根铸魂,牵头组织企业家发展大会、“张謇杯”优秀企业家和优秀企业评选表彰等活动,营造发展氛围;聚焦平台建设,强化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功能,牵头市场主体服务工作和“万事好通·惠企通”建设,促进环境优化。他表示,下阶段,市工信局将深入贯彻《意见》,持续推进链群培育,厚植发展土壤;着力“育苗扶壮”,推进梯度发展;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升主体素质;强化政企沟通,优化服务保障,扎实助推我市民营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作为民营企业的“娘家”,市工商联今年紧紧围绕“两个健康”主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支持民企“敢闯敢干”。“《意见》**条干货满满,其中两条专门提到工商联,我们深受鼓舞又倍感责任重大。”市工商联主席陆建新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两个健康”,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加强与各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开辟空间、提供支撑。同时,提升服务质量,深化“工商联+”合作机制,拓展政企沟通平台,持续开展“万家民企大走访”“春雨润苗”等活动,利用“民企诉求直通车”等渠道收集企业诉求,着力打通企业发展“堵点”“痛点”。 近年来,苏锡通园区主攻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以及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聚集东方泵业、通富微电、捷捷半导体以及海光芯创等一批优质民营企业,聚链成群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苏锡通园区党工委书记虞越嵩表示,《意见》为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也为园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指明了方向。园区将坚持用户思维、注重客户体验,持续优化“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实现“免审即享”“简申快享”,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让民营企业家在这里能深切感受到特有的苏锡通温暖、苏锡通荣誉和苏锡通尊重。“我们以最真挚的诚意、最精准的服务、最优良的作风,打造‘亲商安商、扶商助商’的一流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家办事顺心、舒心、暖心。” 《意见》中关于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等方面的种种举措,让企业家们深刻体会到党中央以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和法治保障,增强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和信心,激发起大家创新创造的责任和使命。 “《意见》就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等关键问题作出部署,将有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天钢铁集团副总裁、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力源认真研读文件后,感到信心更强,底气更足,干劲更大。“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是江苏省贯彻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推动钢铁产能由沿江向沿海转移的示范项目。”他表示,企业将以《意见》作为指引,继续做强做优主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坚持数字化转型及核心技术突破,攻关“高端卡脖子”“低碳绿色转型”等突出问题,共同助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成立于**********,见证了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一波又一波浪潮。“我们切身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持续出台的政策一直引领着我们向前向上发展,这也是企业一路走来从容不迫的信心所在。”公司总裁杨朦说,《意见》提到要“引导民营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自觉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给了自己很大的启发。他表示,企业将不断完善治理结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既有业务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升级,为民生赋能、为科技赋能,更好履行社会责任,扛起更大使命。 日报记者 刘璐 吴霄云 严春花 开始 内容附件标签 结束 内容附件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