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实践支队来宜“育美”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眼下,走近湖?镇文体馆,白色外墙上,一组以“青狮白象”为主题的彩色墙绘格外醒目。这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塑绘留痕”实践支队,用一周时间创作的三组墙绘之一。自*月**日以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接连有*支实践支队来宜,触摸陶都文脉、深化校地交流。“*支实践支队分别围绕美育、城乡改造、乡村导视系统设计、墙绘等不同方向,在宜兴展开实践。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将思政、劳育和美育相结合的过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团委书记朱滢说,今年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蒋南翔诞辰***周年,也是清华大学“双肩挑”思想政治辅导员制度建立**周年,在此契机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地组织*支辅导员支队与*支学生社会实践支队,陆续于*月**日至*月上旬,来到蒋南翔先生的故乡宜兴,深入乡村、企业、学校,在实践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宜兴知识氛围与文化底蕴深厚,为活动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在地资源。”朱滢说,这次实践也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设社会美育工作站的重要一环,通过“思政引领”与“五育并举”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打造开放性、公共性的资源聚合平台,将教学、社会实践、美育、劳育、德育、社会服务结合,城乡联动,引导高校学生针对区域发展需求建言献策,活化在地美育资源,提升地方美育水平。在宜期间,“育见未来”实践支队在市蒋南翔实验小学,为学生们准备了剪纸、风筝绘制、扎染、拓印等活动课程,清华美院雕塑系研究生用紫砂泥为江苏省宜兴中学学生现场示范创作了《徐悲鸿》雕塑;来到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塑绘留痕”支队将竹海、“青狮白象”、港口码头等元素,融入墙绘创作,既展现了当地的风情文化特色,又融入了当代的审美素养,成为点缀乡村的一道靓丽景观;在蜀山古南街,“筑梦宜街”支队通过实地调研、寻访座谈,将对整街的导视系统和公共展览空间进行规划设计,用青年力量助力古街形象更新升级。实践支队行走陶都,也把美的教育、美的感受带到了陶都。“学生们创作的墙绘作品不仅点缀了我们的美丽乡村,也能够成为吸引游客的网红打卡点。”湖?镇镇长蒋文荣说。在江苏省宜兴中学相关负责人看来,通过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生的交流,促进了美育与学科教育、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培养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为学校下一步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