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与会代表和全省党员干部热议全会精神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悠悠长江水,奔涌新时代。十年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召开座谈会,多次沿江考察调研,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万里长江展现出新气象。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上,来自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宜昌市和十堰市等单位和地方相关负责人分享了主要经验和做法。省委宣传部生动展现新时代的长江之美省委宣传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聚焦聚力抓好理论学习、宣传引导和文化传承等工作,为新时代湖北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纳入全省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全省已组建省市县三级党委宣讲团和****多支宣讲队,并举办**场研讨会,持续推出电视理论节目、理论读物,组织开展论坛、智库对话等,开展好重要论述内容宣传和研究阐释。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省委宣传部精心策划系列回访报道,开设《足迹·总书记的长江情怀》等专题专栏。高规格举办“新时代的中国:湖北从长江走向世界”外交部全球推介活动、“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相关报道及话题全网总阅读量超***亿次;并举办系列省委新闻发布会,选树守江护水先进典型,组织开展系列文艺创作等,做好重大主题宣传和社会宣传。此外,省委宣传部积极推进保护、传承和弘扬长江文化。我省筹建长江文明研究院,实施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编纂出版《荆楚文库》等;扎实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举办特色节庆活动,推进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建设,为湖北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力量。下一步,省委宣传部将按照省委全会部署要求,持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研究阐释;精心组织重大主题宣传,反映湖北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成果;制定建设文化强省、建成文化支点规划纲要,加快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举办长江主题大型文化活动,擦亮长江文化品牌。(周三春)省发改委(省长江办)探四条新路 做三篇文章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 “国之大者”、千秋大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发改委(省长江办)扛牢政治责任,勇探四条发展新路——在长江流域率先划定“沿江*公里”红线,“关改搬转”*** 家化工企业,加快建设“荆楚安澜”现代水网……以流域综合治理为总抓手,走生态优先、人水和谐之路。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构建“*+N”碳达峰政策体系,加快风光水火、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以五大优势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集群……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引擎,走绿色低碳、创新引领之路。强力推进三大都市圈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强县工程……以都市圈建设和强县工程为着力点,走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之路。推进铁水公空“硬联通”、商物资信“软联通”、国内国际“双联通”,推动“九省通衢”向“九州通衢”加速跨越……以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为突破口,走循环畅通、全域开放之路。下一步,省发改委(省长江办)将认真贯彻全会部署,着力做好三篇文章:一是“谋”。主动谋划三峡水运新通道、荆汉运河等一批重大工程,积极创建三峡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二是“转”。深入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三是“统”。用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考核指挥棒,汇聚全省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荆楚华章。(肖丽琼)省生态环境厅以高品质生态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生态大省的政治责任,全面推动美丽湖北建设,以流域生态安全“底图”保障先行区建设的“蓝图”。为扎实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湖北建立运行全省重点跨市河湖流域联防联治机制,**个县(市、区)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条河流完成“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响应方案编制。聚焦守牢流域水环境安全底线,我省率先在长江流域开展总磷污染总量控制,实施减排项目***个,对全省***家磷矿、磷石膏库及磷化企业实施系统治理,****年长江湖北段出境断面总磷浓度较****年下降**.*%。长江干流水质连续*年全线稳定在Ⅱ类,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省生态环境厅以高品质生态环境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推动美丽湖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聚焦流域综合治理,全省将推动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在流域片区融合落地,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深入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湖北将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湖泊治理保护,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聚焦生态保护修复,湖北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推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聚焦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升级,全省将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持续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倒逼引领传统行业绿色转型,打造全国碳市场和碳金融中心。(胡弦 李斌)宜昌市化工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近年来,宜昌市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时的殷殷嘱托,扛牢“立规之地”千钧重任,持之以恒做优主城、做美滨江、做绿产业,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治山理水筑牢三峡屏障。宜昌市坚持从流域整体性、系统性出发综合施治,细化三级治理单元。全市完成沿江**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非法码头和网箱养殖全部清零,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稳定在***%,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考核连续*年全省第一。宜昌市还成立全国首个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联盟,培育出***支志愿服务队、*.*万余名志愿者。强产兴城加快绿色发展。宜昌市坚持城市与山水和谐相融,实施“北岸控密度、南岸控高度、滨江控宽度”城建铁律,保护好城市风貌。*年来,全市累计投入****.*亿元、实施亿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增长至**.*%;化工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精细化工占比提高到**%;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幅超过**%。全社会推进节能减排降碳,以年均*%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的经济增长。下一步,宜昌市将继续坚定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扛实扛牢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抢抓重大机遇,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核心枢纽城市;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宜昌实践,谋划建设三峡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推动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落地见效,打造高水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周三春)十堰市碧水北送惠及****万人口十堰市牢记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是十堰最大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年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送水***亿立方米,惠及首都及沿线****万人口。近年来,十堰市筹集***多亿元管水治水,开展“十大攻坚”和碧水守护三年行动,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全市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划为生态保护红线,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平方公里;加强库滨带消落区综合治理,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处。库区水质常年保持或优于二类标准。十堰市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和机制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市经济增势良好,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出口占全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施科技创新提升行动,培育“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家、专精特新企业***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十堰市还积极发动群众,以共同缔造理念为指引,营造全社会节水爱水护水氛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较“十三五”初下降**%。考核激励方面,创新建立县乡跨界断面水质考核评价体系。两山转化方面,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贷款余额***亿元、同比增长**%;建立起县、乡、村生态资源整合运营平台,获评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下一步,十堰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谋划推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和丹江口库区绿色低碳发展,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周三春)荆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长江干流水质连续*年全线稳定在Ⅱ类,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年全省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较****年提升**.*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全面消除,全省国考城市PM*.*浓度较****年下降**.*%,优良天数比率较****年提升*.*个百分点,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可控。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至****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建成区绿地率**.*%?较****年初分别提升*.*个、*个百分点,城市(县城)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较****年初增长**%。****年以来?累计改造棚户区住房**.*万套,建设(筹集)保租房**.*万套(间),改造老旧小区*.*万个,改造农村危房**.*万户,惠及群众***余万户。至****年底,全省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较****年初分别提升*.*个、**.*个、**.*个百分点。****年全省化肥施用量***.*万吨、农药施用量*.**万吨,分别比****年减少**.*%、**.*%,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粪污总量由****年*.**亿吨下降到****年的*.**亿吨。守牢长江经济带绿色本底****年以来全省共完成人工造林***万亩,完成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万亩,封山育林***.*万亩。****年以来新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个,省级森林城市**个,森林城镇***个,森林(绿色)乡村****个,助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个过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增至*万家,居全国第七,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万家,居全国第五。编辑:刘??卫责编:朱习芳审核:胡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