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携手共画同心圆 民族团结谱新篇 ——宁县 “五度”全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宁县属于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现有汉、回、壮、苗、土家等**个民族**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少数民族聚居村*个,依法登记清真食品餐饮店**家。近年来,宁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按照“******+同心圆”思路,高点谋划、高位推动、高效落实,增强创建“五度”(广度、力度、深度、亮度、温度),全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宁县县城全貌鸟瞰图一、凝聚共识,拓展创建“广度”。“在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较少的县(区),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究竟有没有必要”,这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内心质疑的问题,甚至少数干部对创建工作认识模糊、意志不坚定,消除质疑、统一思想,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县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制作民族团结宣传片、微电影、短视频,创办“宁县统战”微信公众号,编排民族歌舞,全方位宣传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多维度解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动员,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宁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开馆仪式二、压实责任,加大创建“力度”。坚持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创建工作专班,****年以来共投入创建工作经费***.*万元(其中统筹项目资金***.*万元,创建单位自筹***万元,省市扶持**万元,县财政列支***万元),为创建工作提供了经济支撑。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会**次,专题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制定了《宁县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把创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列入财政预算和领导班子考核体系,压实县级领导督导责任和创建单位主体责任,构建了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创建工作格局。各级党委(党组、党总支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活动,集中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真正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主心骨和带头人。宁县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动员大会三、创新载体,延伸创建“深度”。坚持大民族工作理念,突出建设宣传实体、开展创建活动、编织宣传载体三项重点,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在建设宣传实体方面,建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处,打造了一批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视觉形象的宣传长廊*处、广场*处、景区*处、小游园**处、石榴厅**个、小景观***处,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形,提升了群众参与的认可度。在开展创建活动方面,广泛开展知识竞赛、网络答题、有奖征文、歌手大赛、书画交流、联谊交友、走访慰问等活动,顺利承办全市第**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成功举办宁县“画大同心圆·共铸新辉煌”文艺晚会和主题教育馆开馆仪式,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感,提升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编织宣传载体方面,发挥县融媒体作用,编织固定宣传“点”;发挥“互联网+”优势,编织网络宣传“线”;发挥“八+N进”功效,编织社会宣传“面”;发挥集中宣传平台,编织线下宣传“体”,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效,提升了群众政策的知晓率,构建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宁县高铁门户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长廊主体雕塑四、探索路径,提升创建“亮度”。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与县上打造“三张品牌”(乡村振兴示范县、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县、近悦远来宜居宜业魅力县)深度融合,与走好“六条路子”(产业富民、工业强县、城乡融合、环境赋能、治理提效、党建领航)一体推进,创新“挖掘、依托、嫁接、整合”四条路径。深度“挖掘”“义渠古国”历史文化,建成印象义渠莲花池、义渠百花园等景区,举办义渠文化旅游节、同心筑梦等活动,传颂狄仁杰抚和戎汉、刘志丹宁县闹红等民族团结故事,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共识。注重“依托”美丽乡村建设、“三抓三促”行动、民主协商议事、基层乡村治理,绘制民族团结墙体画,加强民族理论政策培训,解决各族群众愁盼问题。巧妙“嫁接”民族团结元素,融入“花满宁州”田园文化艺术节、庆“三八”健步走、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舞比赛、校园文体活动,唱民族团结歌,跳民族团结舞,讲民族团结话,办民族团结事。有效“整合”乡村振兴、园林县城创建等项目资源,建成银西高铁宁县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暨高铁门户区*公里宣传长廊、宁县民族团结主题广场,弘扬民族团结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画大同心圆 共筑新辉煌——宁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艺晚会五、改善民生,巩固创建“温度”。始终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少数民族权益,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重点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权益保障暖民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依规办理民族成分认定、少数民族学生升学加分等事项,开展清真食品专项检查,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二是基层治理稳人心。以社区为单位,做深做细城市民族工作,加强“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解决流动人口落户、医疗、就业、上学等困难和问题,让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三是乡村振兴聚人心。坚持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把左家川民族村列入乡村振兴示范村,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实施道路养护、村部维修、广场建设、五保家园改建、农户风貌人居环境提升、产业培育、技能培训等项目,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宁县九岘乡左家川民族村村部广场新貌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