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中我市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综述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建成两个市级中心馆,**个县级总馆,***个图书馆分馆、**个村级和社会化图书服务点,***个文化馆分馆、**个村级和社会化服务点的总分馆制服务网络;以实施流动文化服务、送戏下乡进村、广播电视户户通、文艺轻骑兵下基层等多种方式,每年面向农村送电影*.*万余场,送图书**万余册,送文艺演出****场以上,送指导培训***天(次)以上,为群众提供了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广泛招募文化志愿者,上至退休职工,下至小学生,都成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有力补充,全市文化志愿者队伍达到*.*万人……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纳入“十三五”“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市政府“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连续三年写入市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多年来,通过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实施“六化”工程,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服务供给、服务效能获得了持续优化和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也结出累累硕果。强化设施建设服务网络不断优化走进市图书馆,这座散发着大气、动感、科技气息的现代化建筑,已成为我市璀璨夺目的文化新地标。智能借还书一体机、自助办证机、自助图书杀菌机、智慧墙、大数据实时监测平台……丰富多样的“智慧元素”带给读者更加便捷贴心的阅读体验。先后荣获国家、省、市奖励荣誉***项,被授予“****阅读推广星级单位”、第二批全国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山西省三八红旗集体……自建馆以来,市图书馆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向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目标不断奋进,充分发挥了图书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市积极通过财政投入、PPP模式、改造社会闲置设施等多种方式,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和晋中大剧院成为展示我市深厚文化底蕴的标志性建筑。市美术馆、非遗馆套建设置,进一步健全了市级公共文化网络服务体系。市文化艺术中心、市演艺中心(含程玉英大剧院)建设已提上议事日程。针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和短板弱项,我市相继实施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任务攻坚、公共文化服务达标提质等专项行动,目前,**个县级“两馆”均达到国家三级馆以上标准。祁县文化艺术中心手续已全部完善,即将投入建设;左权县新的文体综合体正在建设,新设计建设的图书馆、文化馆都在****平方米以上;寿阳县文化艺术中心已完成规划、设计、拆迁等工作,今年将开始建设;和顺县、昔阳县也将新的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列入了规划。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与此同时,***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标准综合文化站;****个行政村和***个社区全部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配套建有文体活动广场。在城乡群众集中生活区,建设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特色分馆、便民阅读点***个。城乡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以上,单频数字电视实现全覆盖,应急广播体系有*个县建成投用。形式多样的文化街区、各类文化主题公园、歌舞小广场星罗棋布,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农村展馆、展厅、展室和文化街遍地开花,初步形成了以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主干、以群众身边小型多样便民服务点为辅助、以民办文化设施为补充的密织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强化服务方式服务效能不断增强*月*日,“奋进正当时 聚力谱新篇”左权县****年全民文化活动季活动在将军广场上演。其中,花戏广场舞比赛是全民文化活动季的重头戏。比赛现场,翩跹飞舞的扇花、轻盈活泼的步伐、秀美舒展的舞姿,将左权传统小花戏演绎得淋漓尽致,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左权小花戏是特色文化遗产,希望此类文艺性活动可以多多举办,不断满足人们的日常文化需求。”左权居民袁钰表示。近年来,我市根据群众需求逐年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持续发挥文化志愿者作用,源源不断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注入动能。制定出台了《晋中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目录》《民办文化的扶持引导与规范管理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培养起来体制外民间业余演出团队****余支、文化类民间组织***个,增加了基层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供给,真正实现了“群众演、演群众、演给群众看”的目标。依托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合现代文化与现代教育,推出传统民俗文化体验活动、文旅融合活动,让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覆盖面更广。在此基础上,我市稳步推进数字文化建设,打破城乡区域隔阂,让农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便捷享受平台优质文化资源。建设了晋中文旅云平台,群众可通过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登录晋中文旅云,线上预约、线下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均设有电子阅览室,拥有客户端****余台,全部免费对群众开放,场馆内实现了免费WiFi全覆盖。“群众可以在线直达文化场馆,免费预订和使用公共文化场馆已公布开放的各类场地设施,并通过互动评价多维度对公共文化场所的服务进行评价。” 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服务对象上,我市注重全民普惠的同时,以均等化为标尺,特别关注特殊人群。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设有针对残疾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服务区域、服务项目,开设了老年书法、戏曲、器乐培训班、农民工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专项培训班等特殊群体培训项目。为*个贫困地区建设应急广播系统和配送文化活动设备。“周末我经常带孩子去看儿童剧,到博物馆、图书馆开眼界、学知识。爸妈每周参加社区文艺团队活动,唱歌跳舞打太极,别提多高兴了。”市城区居民孙先生认为,我市近几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文化味道越来越浓,老百姓对各类文化场所的选择面在扩大,对各种文化活动的参与感、体验度也越来越好。强化品牌建设供给质量不断提高今年*月,市演艺公司郑芳芳荣获第**届全国戏剧梅花表演奖,这是我省时隔*年、我市时隔**年再次赢回的大奖。*月初,郑芳芳主演的晋剧《望海楼台》在全市范围内开始巡演。“看了这场戏,感觉晋腔晋韵非常优美,特别是郑芳芳专业的表演,将整个戏曲灵动写意的特质发挥到了新高度。”观众白姝宇表示。近年来,我市以人民需求为导向,聚合多种特色文化形态,分层级打造贴近百姓生产生活的文化节庆、演出、展览、讲座、阅读、体验等特色活动,使一批具有鲜明“晋中烙印”的系列性文化品牌脱颖而出。打造大型知名品牌。市、县两级发挥自身特色,统筹全市文化艺术资源,形成了政府引导、民间主办、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性循环机制,持续打造了全民文化活动季、左权民歌汇、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电影展、平遥中国年、灵石国际版画双年展、介休清明寒食文化节、祁县王维诗歌节、太谷孟母文化节、和顺许村国际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特色主题品牌活动。这些活动的突出特点是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社会影响大、群众认可度高。我市连续*年主导实施“全民文化活动季”,每年参与群众达百万之众,形成了一个常态化、覆盖人群广的文化品牌。持续开展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每年制定印发《晋中市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从基层层层推选出来的***支群众文艺队伍、***名文化能人艺人、***名文化带头人深入基层,引导基层群众自觉组织、自发参与文化活动,每年活动*万场以上,持续推动“送文化”向“种文化”“兴文化”转变,不断激发基层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自觉和热情。各乡镇(村)结合各自特色文化资源,实施“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举办了社火巡游、道德讲堂、情景党课、剪纸展览、晋剧展演、票友大赛、锣鼓大赛、村史展览、广场舞展示、寻找身边好人故事会等活动,深受群众喜爱。此外,我市还积极培育民间节庆品牌活动。建立了政府引导、民间组织主办、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机制,鼓励市场主体自主运作、自我发展,让传统节庆回归民间。傩舞文化节、爱情文化节、民俗年、梨花节、桃花节、农民丰收节、百姓春晚等民间节庆品牌远近闻名。广场上,歌声激荡、舞步飞扬;剧场中,文艺演出有声有色;农家书屋里,求知若渴的身影比比皆是……在日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我市正不断释放城市的自信和温度,谱写出文化繁荣发展的精彩华章。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