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提升标准化、智慧化、便利化、增值化水平 我区实施环评第三方市场全周期闭环治理改革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记者 袁伟鑫 通讯员 吴小玲 水芬叶本报讯 企业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扫一扫数字门牌上的二维码,不仅能查询到在我区备案的**家环评中介机构的相关信息,了解环评中介“红黑榜”,还能发布需求公告,形成企业和环评中介机构的“双循环”。最近,区生态环境分局对原设置于各镇(街道)工办和行政窗口的环评中介机构信息二维码予以升级,结合数字门牌建设,进一步提升环评中介服务便利化水平,这是我区不断深入环评第三方市场全周期闭环治理改革的一项便利举措。近年来,区生态环境分局不断深化生态环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环评第三方机构为试点对象,创新推出第三方市场全周期闭环治理改革,靶向破解环保中介机构专业能力不足、服务意识不强、守法遵规不严等问题,促进第三方市场向标准化、智慧化、便利化、增值化健康发展。为避免环评中介机构良莠不齐、鱼目混杂的情况,环保部门通过制定“服务导则+信用考核”,实施环评中介机构“准入”标准化,淘汰资质差、实力小、能力弱的环评中介机构。目前,已对环评中介机构在服务承诺、服务时限、服务流程、收费标准等方面考核,规范其从业行为。同时,通过实施“管理”标准化,对环评中介机构环评编制质量、时效、服务满意度定量考核,并引入第四方评估机制,杜绝弄虚作假现象。截至目前,已对**个环评文件、**个自主验收报告抽查评估,通报*家文本质量较差的环评第三方机构,要求限期整改。以往,环保部门在审核企业递交的环评文件时,企业可能已经完成房屋租赁、设备采购等部分投资,如果环评无法通过,会造成经济损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环保部门将代办“跨前一步”,落实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代办管理制度和容缺审查机制,即在业主投资前(房屋租赁前、工商登记前、设备采购前)由环评中介向区生态环境分局报送项目基本情况表,实施容缺准入审查服务。目前,已完成***个建设项目的容缺审查,其中不予准入**个,累计避免企业盲目投入超*.*亿元。为方便企业详细了解环评中介市场,推动“容缺准入+嵌入智慧化应用”,环保部门依托“环评市场”应用,动态归集资质证书、业务范围、用户评价等数据,实现第三方机构信息全归集,实现第三方机构主体“一库列管”,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合作“一键预定”,合作流程“一网监管”。同时,通过“浙址通享”应用和数字门牌的有机结合,企业只需扫描自家门牌的唯一二维码,即可按需获取相关第三方信息,实现足不出户办理环保事项,预计本月底全面投入使用。在完善环评中介监管标准化、便利化的同时,环保部门也进一步探索环评中介效能增值化,形成了环评集市、环境监测数据共享、“绿色保险+环保管家+园区绿岛”等创新做法。目前,已开展环评集市**期,参加团购企业****余家;开展个性帮扶**家次,解决疑难问题**余个。青云工业园区已实施环境监测数据“一地测、多企享”,**家企业因此受益,入园建设项目可直接引用相关数据报告,减少费用支出。“绿色保险+环保管家+园区绿岛”为基础的第三方先导服务体系建立后,今年将有***家左右优质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推动环保管家服务在镇(街道)等基层单元深耕应用,启动白杜电镀产业园“绿岛”管理模式建设,全力做到对排污合规、发展健康企业“有事帮扶”“无事不扰”。目前,已签约环保管家企业****家,获得排污权有效融资***万元,投保环保项目**家,累计投保金额***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