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白衣天使’之星”---所而古散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图片附件所而古散,男,彝族,****年**月出生,四川省雷波县人,四川省培养的第五批临床医学定向生。****年**月参加全国高考,****年**月至****年**月就读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原第二临床医学院),攻读临床医学专业,此期间****年**月至****年**月于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实习;****年**月至****年**月参加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月至今在马边彝族自治县下溪中心卫生院工作,现任下溪中心卫生院医务科科长。
“喜结良缘、定下协约”,做好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年夏,为响应国家卫健委政策,他积极报考了免费医学定向生,随后与马边彝族自治县卫生健康局签订《****年四川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协议及就业协议》,按照协议书规定,大学毕业后到马边彝族自治县下溪中心卫生院服务不少于*年,因此他与下溪牵下了缘分。
他也踏上了定向医学生的道路,也走进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医学殿堂,走进了全科医学。在*年的在校学习和历经*年的全科住培时间里,他刻苦学习、成绩优秀、多次受带教师表扬,****年**月他来到了马边彝族自治县下溪中心卫生院,开启人生的新篇,跨入了职场生涯,在平凡的岗位上热心服务病人。
转落差为动力,做好疑难杂症患者的排忧解难人
满载着知识的收获和临床的积累,回到了岗位上,他下定决心在这里履行自己当初的承诺,当他看到基层医院各科医疗人才梯队缺乏,药品单一,基本医疗设施设备不足,患者病种复杂等诸多问题时,基层工作并不想象中那么容易,习惯了三甲医院临床思维的自己发现,过去认为普遍了解的健康知识,在基层中却严重认识不足,这时年轻的他难免会有些迷茫,但他更多的时间是在思考,如何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于是他多次和自己的大学室友、规培同学及带教老师探讨这问题。最后他决定,遇到自己诊断不明的患者时,把患者相关资料传给专科的同学和老师,让他们远程协助诊断和提供相关诊治方案。
有次值班,一位彝族家长带一位右肩部跌倒受伤的患儿来急诊,他经过详细查体,发现患儿右肩部肿胀,活动受限,局部压痛明显,于是安排完善右肩关节X线检查,但由于患儿疼痛剧烈,检查过程中配合度差,X线检查结果可疑阳性,但具体未明确,再加上基层医院缺乏专业的骨科医生,于是古散医生再次跑去查体,怀疑患儿右肩部还是有问题,于是他把患者相关资料传给在四川省康复医院骨科的大学室友,室友觉得患儿不排除韧带断裂的可能,建议患者应进一步到上级医院完善右肩关节MRI明确诊断。*周后电话随访,患儿被上级医院诊断为肩锁关节脱位(II型),并予以冰敷、固定、消肿止痛、功能锻炼等对症处理,病情很快恢复,家属回来后感激不尽。
另外,在平时工作中,他遵从国家推动”小病善治,大病善识,急病善转,慢病善管“的全科医生岗位要求,积极参加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管理,同时也多次快速识别出病危病重患者,争分夺秒向上级医院转送病人,为病人赢得最佳的抢救时间。
扎根基层,做好民族健康教育的宣讲人
古散作为一名青年全科医生,在日常门诊工作中遇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患者较多,但由于基层医疗相对滞后,老百姓的健康意识薄弱,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不以为意。这种麻痹大意的思想,极易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日常门诊工作中,他一边给患者看病治病,同时积极开展慢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耐心细致地嘱托患者遵医服药,按时监测血压、血糖情况、科普相关健康知识,从而加深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了解。
****年国庆节期间,刚来医院不久的他,接诊了一位反反复复被头晕头痛所困扰的彝族阿姨,这位彝族阿姨一进诊室,就用彝语不停地在倾诉着,头晕头痛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影响,说这些症状让自己的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自己长期购买“去痛片”治疗,但发现头痛的问题不但没解决,反而自己因为吃“去痛片”还得了胃溃疡。这次希望医生能够给她解决这个长期困扰她的烦恼,古散耐心倾听了阿姨的一番倾诉后,详细询问病史,但仍然没发现这个头痛的线索,告知阿姨安静休息数分钟后,测了血压,发现阿姨血压明显升高,其余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再次向阿姨询问病史,阿姨才告诉他,自己*年前在老年人体健时,医生告诉她自己血压高,需要继续监测需要,必要时还吃药,但当时自己觉得自己身体很好,没有不舒服,自己觉得是小事情,所以没有继续监测血压,更不要说长期吃降压药了。古散听到这信息后,用通俗易懂的彝族方言告知这位彝族阿姨,反复头晕头痛由血压升高所导致的可能性较大,并给阿姨做了一次高血压的健康教育,最后告知阿姨往后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根据血压及时调整降压方案。经过*周的调整,最后阿姨血压趋于稳定,头晕头痛不适也逐渐好转。遂后阿姨每次找古散开降压药,阿姨都对古散赞不绝口。
近年来,国家将基层健康教育提到一个重要位置,作为一名基层医生,古散平时工作中更有感触。“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疾病治疗有了新的认识,但在基层、乡村,想要这样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门诊,经常碰到患者第一句话“医生我要打小针”。古散认真评估后,当认为不需要打针、输液时,他都会耐心地和患者解释。古散说“病人是因为不懂,需要医生宣教来引导”
基层医院不像大医院专科性那么强,对各个系统都需要深刻的认识。在基层工作的他并没有放弃学习,在回基层后一年内就顺利通过了全科主治医师的考试。他说走进医学殿堂的那一刻起,就一直牢记希波克拉底誓言:“首先考虑病人的健康和幸福,保持对人类生命的最大尊重,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人类。”附件:所而古散日常工作照片图片附件(四川省全科医师分会学术会议上参加全科门诊接诊教学示范,并获得证书)图片附件(日常门诊坐诊)图片附件
(下基层为老年人健康体检)图片附件
(疫情期间,为居家高危人群入户采集核酸)图片附件
(向老年人耐心宣讲健康知识)图片附件
(下村随访重精人群)图片附件
(参加院前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