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走进南梁腰鼓乡奏响乡村振兴梦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年*月*日,为响应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兰州理工大学“鼓动乡村”-南梁腰鼓文化传承实践调研团,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实地拜访南梁腰鼓非遗传承人,学习南梁腰鼓,对“南梁腰鼓”的保护与传承情况进行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是乡村振兴的牵引力量,更是保证乡村振兴成色和质量的根本支撑。深入了解乡村文化,保护和发扬南梁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是本次社会实践的真正意义。推动乡村文化传播,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是青年学生的奋斗目标。*月*日,实践团首先前往华池县南梁镇,走进田间地头,拜访农户对南梁腰鼓传承普及状况做了简单的实地调研,随后前往华池县人民政府,得知“南梁腰鼓·律动校园”——华池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培训展演活动在华池县列宁学校持续开展。培训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和著名腰鼓教练,对南梁腰鼓表演的复杂动作内容进行分类分解、分级分布在适龄学生中传授传承,达到校内学生“人人会打腰鼓”的普及程度,目前,南梁腰鼓在列宁学校已经成为传承红色基因,打造星火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全县“非遗进校园”的优秀案例。当地以“南梁腰鼓进校园”这一举措发扬腰鼓非遗文化,在南梁列宁小学等学校开展以演绎腰鼓代替课间操的形式传承这一非遗文化,这一措施切实有效地推动了南梁腰鼓这一优秀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千家万户。图为实践队员与庆阳市华池县人民政府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陈旭东 供图当天下午,实践团成员便前往华池县柔远初中拜访腰鼓教练王国龙老师,实地感受了解“南梁腰鼓进校园”这一措施实施落实情况,进一步了解南梁腰鼓基本知识的同时向非遗文化传承人学习并练习基本动作,在这一过程中切身实地了解到文字中文鼓、武鼓、缠腰鼓、过档鼓、下岔鼓等等专业词语的意思,做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真正结合。在学习期间,王教练首先展示了完整的腰鼓演奏,白红的配色,起舞的鼓绸,敲击的节奏,是跳动的生命和力量。实践队员切实感受到南梁腰鼓演奏时的肆意,热情,奔放,仿佛听见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了优美豪放的诗章,仿佛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展示着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显示了生命的活跃和强盛,以及用其生命与力量歌颂土地、展示力量的精神。学习间隙,老师骄傲的谈到,“在南梁镇,大街上随便找一个小学或者初中的学生都会打腰鼓,并且绝对不差!”。这是王国龙老师对于南梁腰鼓这一非遗文化传承是何等的骄傲与自豪。图为实践队员跟随南梁革命非遗传承人王国龙老师学习腰鼓基本动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孙晟凯供图*月*日,实践队员乘车前往南梁革命纪念馆进行学习参观,南梁地处陕甘两省交界中心地带,作为革命时期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曾为共产党人储存的星星之火,把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照亮,在中国革命精神的谱系中有着根和源的重要地位。学习南梁革命纪念馆红色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歌颂英雄事迹,南梁腰鼓蕴涵着的当地人民的精神以及南梁的红色革命精神,在一代代的传承和发展中,南梁人民培育出了自我奉献、同甘共苦的宝贵精神。也正是这样的红色精神一代代相传,才孕育出南梁腰鼓古老淳朴的文艺风情。面对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和南梁红色革命精神,实践团成员们都感悟良多,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将乡村文化振兴的思想同弘扬革命精神相结合,发挥自己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的重要意义。图为实践队员与南梁革命纪念馆与讲解员老师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陈旭东 供图经过几天的学习和练习,实践团队成员立足南梁镇广阔的乡村资源,前往田间地头、南梁列宁小学、南梁革命纪念馆围绕山水物产、人文历史、民风民俗、红色革命精神等当地特色题材开展腰鼓编排演绎,实践团将通过文字、视频等等的传播方式宣传南梁腰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南梁村乡村文化发展,用乡村音乐践行文化传承,奏响乡村振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聚焦青年、服务青年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它不仅仅承载着培养青年、锻炼青年的重要使命,更赋予了大学生投身基层新的意义。通过本次活动,成员们深入乡村振兴一线,收获了关于乡村振兴、文化发展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更加明确了青年学生的时代责任。在未来,团队将以深切的爱党情怀,培养奉献精神,汇聚青春力量,坚定自己将所学知识服务于人民,不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远大目标而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