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汪村镇:“三产融合”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图片附件 近年来,汪村镇田里村强化党建引领,探索创建“红魂绿韵”党建品牌,立足资源优势,借助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探索出一条“强一接二连三”融合发展之路,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村、黄山市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做强一产,激活农业发展新活力。注重特色产业发展,深化组团服务作用,建成集金融、技术等为一体的服务团队。壮大优势产业。立足泉水鱼产业发展,邀请专家为泉水鱼问诊把脉,提高泉水鱼成活率。推进泉水鱼“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养殖销售模式,通过集体鱼塘招租方式,打造岭脚泉水鱼养殖基地,带动***余户村民共同发展泉水鱼产业,泉水鱼远销至上海、合肥等地,养鱼户均收达****元/年。申报完成茶山轨道项目,降低茶叶运输成本,提高茶叶采摘效率,提升茶叶品质,预计年总产值可提高**%,村集体增收*.*万元,茶农每户可增加收入****元以上。打造特色产业。运用市场思维,采取“集体流转+集体种植”的方式,流转连坑组***亩撂荒地进行整治并规模化种植黑玉米,打造田里村黑玉米种植基地。同时邀请省专家现场指导,提高种植成活率,亩产量约****斤,并开拓黑玉米销售渠道,联系罐头食品厂对黑玉米进行深加工,实现年产值**万元。同时发挥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和作物种收、田地管护用工等,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带动脱贫户**户实现增收****元。 做优二产,提升特色产业附加值。发挥经济联社作用,做大做强农副产品深加工及销售工作,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借助黑玉米种植基地,开发“种植—制作—销售”一体的特色有机农产品苞芦松种植销售产业,通过盘活村级闲置资产,完成苞芦松标准化厂房改建,年产值可达***万元,带动周边**余名困难群众就近就业。探索“村经济合作联社+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引进和发展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壮大地区特色农产品,提高附加值。拓展产品线。加强和选派单位沟通,把农产品经营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破局一招,驻村工作队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与派驻单位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沟通,收集本村及周边乡镇优质农副产品带到省行、部分二级分行、培训中心进行营销推介,并将田里村农产品经营纳入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的采购系统。****年以来,田里村与全省**家地市行签订共***万元的供货协议,实现销售收入**多万元。 做活三产,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借助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推动“红色文化”向“红色产业”转变,“绿色资源”向“绿色优势”转变,为三产融合带来了新机遇。深挖红色资源。按照“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的标准,完善村内“一亭”“两道”“三场馆”“六旧址”等红色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明显徽韵文化的红色景区村庄,带活地区的旅游热。并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建设革命老区示范民宿,吸引回乡创办农家乐*家,接待游客*万人次以上,田里村先后登上央视*套《记住乡愁》和《农业文化遗产里的中国》节目。撬动红色经济。依托中共皖浙赣省委旧址纪念馆、红军夜校等红色平台,成立“公司+农户”******,目前公司正式启动运营,投入资金增加了党课教室的设施,完善公司的管理模式,制定红色旅游各项服务及收费标准,利用石屋坑作为黄山市十大主题党日基地的契机,牵手皖南特委等成立“五馆联盟”,打造红色研学基地,****年以来,接待参观总人次*万人次,接待研学总人次***余人,集体经济得到稳步推进。 接下来,将继续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紧紧围绕打造“红旅+农旅+鱼旅”的目标,加快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带领全体村民把村庄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