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这个夏天 你“心理中暑”了吗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在炎热的三伏天,你的心情有没有受到影响?近日,市心理康复医院心理医生林澈提醒,不少人在夏天常感到焦躁不安、做事缺乏兴趣、脾气异常“火爆”,如果出现类似情况,大家就需要警惕是否“心理中暑”了。“心理中暑”是指在炎热的夏季,部分人会出现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异常,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这种情况通常在清晨会好一些,但在下午和晚上却变得比较糟。“人的情绪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尤其当气温超过**℃、日照超过**小时、湿度高于**%时,气候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明显增强。此外因天热人容易出汗,加上睡眠和食欲不好,使得体内电解质代谢产生障碍,继而影响大脑神经活动,导致情绪和认知行为的紊乱。”林澈表示,“心理中暑”归根结底还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心理中暑”有哪些常见表现?林澈介绍,“心理中暑”的人常表现为情绪烦躁不安,爱发脾气,看谁都不顺眼或头昏脑胀,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工作效率下降;经常无精打采,闷闷不乐,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还表现为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行为,如反复洗澡、洗脸、洗手等。室外工作的人群、长期处于紧张压力下的人、不善与人沟通的人、平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且情绪波动大的人、争强好胜的人更容易“心理中暑”。那么,“心理中暑”应该如何防治呢?林澈建议,首先合理安排生活节奏,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生活上要有规律,定时起居,适时睡午觉,保证睡眠充足;在封闭的场所不要停留过久,居室注意通风,尽量将室内拾掇简洁,避免出现压抑感。其次避免不良情绪,面对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自己先要沉着冷静,遇事不慌、不冲动,正确对待别人的急躁和冲动,好言相劝。再是选择清淡饮食,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应少吃油腻食物;适度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多吃些清火的食物和饮料,少吃辛辣食物,少饮烈酒。最后要顺应自然,学会适应,俗话说“心静自然凉”,除了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外,遇事和气、与人和谐也是抵御热浪的重要方法。记者 姜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