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海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珠海创新激活蓝色发展新动能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图片附件 近年来,广东省珠海市自然资源局着力推进海洋资源利用和海洋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在推动海洋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创新等方面成效显著。经初步核算,****年珠海市海洋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形成以海洋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为支柱的海洋产业系,占主要海洋产业比重达**.**%,全市规模以上涉海企业数量超***家。图片附件三角岛 珠海市海洋资源丰富,海域辽阔,全市领海线内海域面积****平方公里,是珠三角海洋面积最大的城市,拥有大小岛屿***个,聚集了发展海洋经济所需的宝贵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珠海坚持规划引领,将海洋经济纳入《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印发《珠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珠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二条路径》《珠海市海岛旅游发展工作方案(****—****)》等规划和政策文件,在顶层设计上构建了贯通规划和行动计划的海洋经济保障体系,明确了海洋经济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为全市“十四五”时期海洋经济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珠海积极推动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南海场区落户珠海,通过整合和集聚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科技创新资源,增强全市海洋装备和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依托中山大学组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已引进**个聚焦海洋研究关键领域的创新团队,构建*个公共科研平台,聚集科研人员近千人,荣获第二批省实验室启动建设期考核评估优秀等级,获省“后奖补”财政资金*.*亿元。在国内首次运用“无人船﹢被动声学监测”技术监测中华白海豚,“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投入使用、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珠海云”号下水,为我国开展海洋科考、拓展海洋科学、助力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利器。 珠海强化资源保障,留足海洋发展空间,推进《珠海市国土空间规划》《珠海市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划定海洋发展空间****.**平方公里,留出**个可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东澳岛、外伶仃岛、桂山岛、三角岛*个海岛成功入选“和美海岛”,在全国“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海岛建设中做好珠海示范。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珠海市养殖用海审批指引》,****年全年累计获批用海项目**宗,批复用海面积****.**公顷,同比增长***%,组织召开现代海洋产业系列项目集中签约、动工、竣工活动和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推进会,建成万山、外伶仃*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洪湾中心渔港获评全国文明渔港,积极推动全市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 珠海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深入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编制《珠海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年)》《珠海市红树林保护修复规划(****—****年)》,统筹部署全市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结合海岸线整治与修复工程,先后完成香炉湾、海天驿站、香洲港等情侣路沿线沙滩整治修复以及城市客厅、城市阳台等亲海空间建设,成为市民休闲、游客观光的新聚集区、新亮点。东澳湾重点海湾整治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公布的“****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十大典型案例”,淇澳岛红树林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项目获评“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三角岛湖泊整治及生态修复项目获评“广东省第二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