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凝心聚力共研讨 辐射引领明方向——常熟市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暨首批成员单位启动仪式举行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教师教学水平,推进思政课堂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日前,常熟市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暨首批成员单位启动仪式在常熟市沙家浜中心小学举行。常熟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赵明华,市教育局相关领导与科室负责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活动特邀常熟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俊峰、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陆波、江苏省教研室高中部主任顾润生、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朱开群、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孙杰及部分区域思政学科专家参加。     常熟市小学、初中、高中思政学科教研员及各年段的思政中心组和青年中心组的全体成员以及部分骨干教师,常熟市政治名师工作室相关成员及本市首批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成员单位学校负责人、分管德育校长、教科室主任及思政教研组长全程参加了活动。     赵明华书记为活动致辞。赵书记强调,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学校思政建设理论创新实践。要同频共振,汇聚更强合力。全体思政课教师要自觉扛起主责主业,利用好成员单位优势资源,加强学校之间交流、沟通与合作,真正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落到实处。要同向共赢,推进更实举措。全体思政教师要注重学习提升,把思政教育做活做好;各教研员要组织好思政教师培训,引导教师掌握不同学段思政课程标准体系和教学方法;各成员单位要积极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好引领和辐射作用。     李俊峰副书记代表学校向与会成员单位提出了目标同向、工作同行、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希望。李书记介绍了常理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资、科研情况,表态会全力支持联盟的各项活动。同时,李书记提出各校要加强交流、深化研究,把大中小不同阶段的课程进行融合,把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进行融合,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融合,全面推动大思政作用螺旋式上升,着力推出一批高质量精品课、高水平论文和高标杆教学成果。     常熟市教研室高中政治教研员王延东主持了关于“常态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机制探索”主题论坛交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朱开群围绕“为什么要提出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这一问题与在座教师展开讨论。他从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教师座谈会上讲话精神出发,深刻剖析大中小学段的差异性与统一性。江苏省教研室高中部主任顾润生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等四个方面入手,结合大量案例,与各位教师进行分享和交流。常熟市元和小学校长邹敏艳则着眼一线,围绕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提升岗位吸引力等问题展开讨论。常熟市教研室初中思政教研员季燕以生命主题案例分享的形式,鲜明诠释不同阶段的思政教育是认知的发展演变过程,提出要找准教材内容的异同点,实现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常态教学。苏州市高新区教研室政治教研员王庆军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阶段特定的成长特点与成长过程连续的不可割裂性,指出思政课充分体现了人的社会化特性,是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参加活动的思政课骨干教师也踊跃参与论坛互动,交流收获与感悟。     下午,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孙杰,带来了《“大思政课”:理论与实践——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走向“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专题讲座。孙所长带领大家解读了“大思政课”内涵,从内容向度、推进路径分享了“大思政课”建设的苏州实践,给出了“大思政课”建设的可行建议。     成员单位代表——常熟市沙家浜中心小学校长张利忠作了《让爱国主义教育凝为实质》的交流。张校长提出,校外的、地域的资源并非为直接的教育资源,不能拿来即用,要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学校的“永不缺席的红心思政”就是着力将外部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通过转“剧”成“格”、转学为教、转它为我的具体做法,深化、细化、实质化思政课堂,让每一个孩子牢记“我是中国人”,永葆一颗“红五心”。     常熟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全面落实“‘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要求,统筹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进一步夯实思政基础、拓展教学路径。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