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塞北煤城新“铝”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区内,风力发电机与光伏基地“同框相映”。本报记者 程 晖/摄本报记者|程晖每产生一吨煤,就有*/*是劣质煤。对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来说,如何消纳这些劣质煤成为一大难题。而电解铝产业是一个高耗电的产业,正好可以消纳这些劣质煤。按照“以煤发电、以电炼铝、以铝带电、以电促煤”的思路,霍林郭勒市建成全球首个“煤-电-铝”循环经济绿色产业集群,不仅很好地利用了霍林河地区丰富的风能、太阳能,消纳了劣质煤,并推动“煤电铝”向“绿电铝”转型,构建起高载能产业清洁发展的示范区。日前,本报记者来到国家能源局批复建设的霍林河循环经济实证基地,探寻这里绿色发展的故事。风光火互补,“煤电铝”变“绿电铝”霍林河循环经济实证基地位于“塞北煤城”霍林郭勒市境内。这里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个露天煤矿年生产力达****万吨,劣质煤占比**%。“受经济因素影响,劣质煤无法外运,只能就地消耗或自燃,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电力分公司总经理赵晋宇回忆,“****年,我们提出了打造‘劣质煤-自备电厂-有色金属冶炼’循环经济产业链。”自****年来到霍林河地区工作,赵晋宇用**年时间见证了这座因煤而建的城市从黄沙漫天变成蓝天白云,也参与了霍林河循环经济实证基地的建设。“项目获批后,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于****年正式建成投运。项目首创风光火互补带动电解铝产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国家能源局还在这里开过现场会。”赵晋宇介绍说,项目建成之初,新能源发电只有**万千瓦,通过多年来逐渐加大新能源比例,目前绿电装机已达到***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每年可输送清洁能源**亿千瓦时,节约标煤约***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万吨,大大提升了绿电消纳比例,优化了能源产业结构布局,推动着“煤电铝”向“绿电铝”的转型,铝产业利润率也大大提高。因此,该项目也成为全球首个“风-火-铝互补运行”的局域电网、我国首个高载能产业清洁发展示范区,并于****年获得利马联合国气候大会“今日变革进步奖”。在霍林河循环经济实证基******生产现场,记者看到干净整洁的生产车间,不见工作人员的身影,只见自动化的生产线在不停地运转。内******党委书记刘瑞洪向记者介绍,公司建设了全国首套铝锭铸造自动化生产线,实现打渣、铸锭、码垛、打包、称重等环节全自动生产,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近年来,******打好“绿电铝”和“智慧工厂”两张牌,加快向低碳化、清洁化、智慧化转型,做大做强铝产业,打造铝******依托霍林河循环经济“源网荷储”多能互补项目,持续加大新能源用电比例。电解铝生产环节的绿能替代率已达到**%,绿色能源电解铝的年产量已达**万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万吨。“十四五”末,该公司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万千瓦,预计生产“绿电铝”**万吨/年。“今年*月份,我们获得了国内首批《绿电铝评价证书》。”刘瑞洪高兴地说,公司实现了由“煤电铝”向“绿电铝”的华丽转身。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获得国家及行业科技进步奖*项、专利***件,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项。矿山复绿,煤海变花海八月的霍林郭勒草原碧绿千里。国家电投内蒙古霍******(以下简称“霍林河露天煤业”)北露天煤矿的排土场已经完全被植被所覆盖,沙棘、紫花苜蓿、小叶锦鸡儿等植被遍布,大部分植被高*.*米以上,有的高达*.*米,像一座绿意盎然的“金字塔”。不久前,北露天煤矿迎来首批游客——来自辽宁省大连市的**名游客到矿上生态修复治理区参观。目前,北矿已经成为霍林郭勒工业旅游的一个景点。但在****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开一处矿山,毁一片草原,损一方生态。”这是****年**月中央环保督察组给霍林河露天煤矿写下的“评语”。****年*月*日至*月*日,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内蒙古自治区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期间,督察组副组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带队对霍林河露天煤业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发现,该矿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严重滞后。已开展治理的排土场,部分只通过撒草籽进行简单恢复,边坡草木稀疏,大面积土层裸露。“我们当即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专户,并成立了专门的环保部门。”北露天煤矿矿长刘敬玉介绍,排土场面积有*****亩。截至****年,北露天煤矿累计生态修复治理面积*****亩(含坡面),投入资金*.*亿元,排土场到台阶的治理率达到***%、地表腐殖土利用率达到***%、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植被覆盖度达到**%。刘敬玉称,经过治理,区域空气好了,沙尘小了,矿区及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年*月,霍林河煤矿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倾力打造北方高寒地区绿色矿山标杆的做法和经验,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列为督察整改看成效典型案例,向全社会推广宣传。“我们生态修复治理的做法和经验其实可以给许多矿山修复提供借鉴。”刘敬玉说。霍林河地区干旱少雨、无霜期短,每年仅有*个月的无霜期,**月至翌年*月极寒天气可达到零下**度。高寒地区固有的气候土壤条件是制约整体治理进程的瓶颈。因为幼苗成活率低,修复难度大。为最大程度克服自然因素限制,提高科学治理水平,保障治理效果,霍林河露天煤业委托中国环境科学院编制了《一号露天矿排土场生态修复专项治理方案》,按照“明渠暗窖,打造海绵式排土场;外排内蓄,建设生态型露天矿”设计理念,打造“自维持、免维护”的自然生态系统。霍林河露天煤业提出了全生命周期地质环境(矿坑)治理与生态恢复治理规划:****~****年为基础准备期,以地质灾害防治为前提,重构边坡自然景观,实现植物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年为生态建设规划期,外排土场建立绿色培育区、内排土场建立水土保持区,将临近市区部分的排土区域建立成为生态公园;****~****年为全面贯通期,南北矿区全面贯通,矿区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和谐共生;****~****年为闭坑期,打造一轴(观光轴线)三园(市民公园、生态公园、矿山公园)的生态生活******煤炭部主任冯树清说:“我们提前实现了‘一年大变样、三年彻底整改’的工作目标,今年修复工作力度不减、标准不降,计划投入资金*.**亿元,将完成新增矿山生态修复面积近*万亩。”如今,******所属五矿已全部达到国家级绿色矿山标准。经过几年的努力,内蒙古公司所属五矿到界排土场生态修复区植被覆盖度由**%提升到**%,水土流失强度由****吨/公顷·年,下降至****吨/公顷·年。昔日灰色的矿坑不仅换了“新色”,不少小动物也“闻绿而来”,栖息在排土场。斑脸海番鸭、黄头鹡鸰、蓑羽鹤等鸟类在这里翩翩起舞、栖息觅食。“矿山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现在这里成为不少野生动物的家园。你看,咱们的老朋友翘鼻麻鸭和黄脚银鸥又回来啦。”正在巡视草木长势的北露天煤矿生态环保部副主任杨国华感慨道。科技升级赋能,打造“智慧矿山”*G+无人运输、*G+一键采煤、*G+视频分析平台……时下,******南露天煤矿,各种各样的*G工业应用场景让人们为之震撼。作为国内露天矿首个编组运营的无人运输项目,南露天煤矿百吨级自卸车无人驾驶项目已全面进入安全员下车的L*阶段,在国内率先完成了*台百吨级无人驾驶自卸车**小时在封闭区域内装载、运输、卸载编组作业……在传统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方法的基础上,霍林河露天煤业还全力加大科技运用力度,通过运用智慧生态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植被生长的温度、湿度、养分等指标。同时,全面把无人机应用到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中,利用航拍拍摄及搭载的多光谱相机航测技术对生态修复区域进行巡航,分析土壤条件、跟踪植被长势,为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混合动力的新型矿车的应用,为打造‘智慧、无人、绿色、零碳’的智慧化矿山体系贡献科技力量。”南露天煤矿矿长曹宝玉介绍。“下一步,我们将对照国家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建立更加优质高效的生态修复长效机制,编制更加科学完善的地质环境治理规划,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推动我国能源行业向安全、高效、经济、绿色与可持续的目标发展贡献央企力量。”******新闻中心主任万一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