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福安:指导接地气 振兴有底气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机耕路修到茶园,再也没有肥料运上山费劲、茶青挑下山难的困扰了。”初秋时节,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村民叶春雄一早便骑着满载肥料的三轮车,沿着新修的机耕路到自家茶园施肥、管护。机耕路修上山,茶农们乐开花,这背后离不开该村乡村振兴指导员冯坚的努力。****年**月,**岁的宁德市科技局一级调研员冯坚经过组织考核选派,以乡村振兴指导员身份来到坦洋村。作为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的发祥地,坦洋村民世代以茶为生。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内,因茶而兴的坦洋村并没有因茶而富、因茶而强。冯坚介绍,坦洋村**%的村民所从事的行业都与茶叶相关,完善农耕基础设施是提高生产力的突破口,他通过多方筹资**万元,在村里新修茶山机耕路*条。机耕路的修建不仅打通了村里与茶山的通道,也拉近了村民与这位乡村振兴指导员的距离。“原以为乡村振兴指导员是来挂职走走过场的,现在看来,他们确实是组织派来为我们解决难题的。”叶春雄的改观源自机耕路修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利。村民的认可也让冯坚意识到:乡村振兴指导员只有多接地气,才能让工作更有底气。“指导员夜话”恳谈活动应运而生,只要一有空,他就往村里跑,拉一条板凳,泡一杯清茶,与村民聊家常、问需求。冯坚的用心村民看在眼里,也渐渐对他敞开了心扉,“现在遇到事情,村民也愿意找他说,因为愿意干事,能干成事。”坦洋村党支部书记李青青说。在一次次的入户调研中,冯坚的工作簿越记越厚,他将村民提出的难题与期盼一一记录下来,并在融入自己的思考后,逐渐摸索形成一套帮助坦洋村振兴的“组合拳”:改良茶树品种、引导茶农改造绿色生态茶园、建设观光型标准化小微茶叶加工园、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产业有了着落,村财增收才有强支撑。”冯坚表示。选定目标,说干就干。冯坚利用在机关单位工作的优势,积极寻找与村里发展相关的政策,争取省、市、县乡村振兴项目;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进企业与村里合作,打造绿色生态示范茶园,提高茶青品质与价格;走进直播间,为“坦洋工夫”带货……“驻村两年多,冯指导员都成了村里的‘茶专家’了。”李青青笑着说道,在他的牵线下,北京******与坦洋村开展合作,引导茶农大面积改造绿色生态茶园;建设观光型标准化小微茶叶加工园,提升茶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坦洋工夫”入驻“福茶网”,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同步打通……“以金牌旅游村创建为抓手,挖掘历史文化、完善基础设施;硬化**公里机耕路,让茶农上山路更通畅;让村财增收反哺村里老年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于下一步工作安排,冯坚侃侃而谈。将群众期盼作为工作方向,在福安,还有**名像冯坚这样的乡村振兴指导员,他们奔走在乡村振兴一线,利用自身基层工作经验、熟悉政策、视野开阔等优势,协助解决村党组织凝聚力不强、产业薄弱、治理水平不高等难题,为乡村振兴带来新气象。“乡村振兴指导员只有匹配到乡村所需,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之义。”福安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安以乡村振兴试点村、产业薄弱村、革命老区基点村等为重点,围绕乡村“五大振兴”,详细梳理各村堵点、难点,并按照“党群干部帮弱村、产业干部帮穷村、政法干部帮乱村”的原则,对乡村振兴指导员进行精准选派,切实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截至目前,福安共分*批次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到一线,累计筹措帮扶资金****多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个、产业发展项目**个、集体经济增收项目**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多个。□ 记者张文奎通讯员陈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