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安万古镇探索“十户联络·五员同心”推动 乡村治理精细化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今年以来,名山区万古镇围绕“邻里人”理念,探索“十户联络·五员同心”乡村精细化治理模式,将治理和服务送到每户村民“家门口”,实现“邻里守望互助、居民自治共享”。理顺“沟壑纵横”治理格局坚持深化抓党建促乡村基层治理,理顺乡村治理体系,探索多元共治网格化治理模式,打造独具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划小治理单元。以任务相当、规模适度、方便管理、界定清晰、平战一体为原则,综合服务半径、人口数量等因素,以湾塘沟坡、宗亲院落、新村聚居区为标准,将全镇*个村精细划分为***个“十户长”治理单元,支持邻里互助。健全组织体系。纵向构建“镇党委—村党委—党小组—十户长”四级组织构架,将“十户长”机制嵌入乡村治理体系,定期召开村党委会议、镇党委会议和乡村精细化治理联席会议,把基层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小院、新村安置点、每户家庭,打通治理“末梢”。统筹资源力量。横向统筹派出所、综合执法、农服中心等办所分片包联“十户长”,由包联办所主任担任“十户长”指导员,同时完善志愿者台账,共同支持“十户长”辖区内工作开展,实行“十户长吹哨、包联干部报到”,形成“纵横交错、条块结合”的治理格局。选优“耕息统一”自治力量坚持自治德治法治融合,聚焦乡村规划、建设、治理等方面,选优配强基层自治力量,激发村民自治新活力。选好“十户长”。采取“自主报名—村级初审—镇级审核”程序,不分职业、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从辖区内常住居民、骨干党员、退休干部、民营企业家等热心公益、支持村组工作的村民中选聘***名“十户长”,实现“就近就便、耕息统一”,成为连接村委与村民的桥梁纽带。育好“户长队伍”。用好“围炉夜话”“茶田问需”等载体,采取“引进来、走出去”方式,邀请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业务骨干、辖区民警、社工人才等,开展政策理论宣讲、社会服务技能等培训**次,建立“月例会、季研判”机制,定期安排表现优秀的“十户长”分享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完善考核管理。明确“十户长”兼职村组治理员定位,制定管理、考核、晋升等*项制度,严把入口关、规范退出关,通过宣传海报、村组公示栏等载体公开亮信息、亮承诺,年底开展“最美十户”“最美院落”评比,对于表现优秀的“十户长”选聘为专职网格员、村社干部后备人选等,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提高“十户长”社会认同度和职业荣誉感。提供“平战结合”精准服务。坚持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网格,真正把治理和服务送到每户村民“家门口”,推动乡村治理从“与我无关”到“与我有关”转变,“与邻为善、守望相助”精神逐渐显现。掌握服务底数。定期组织“十户长”开展“敲门行动”“大走访大服务”等活动,全面掌握辖区内人、地、物、事等基本要素信息,建立行动不便人员、独居老人、患病群众、留守儿童、专技人员、优秀人才“六本台账”,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为应急状态下各项针对性服务和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形成服务清单。制定“十户长”融洽邻里关系、收集村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等*大员**项职责清单,定期开展厨艺展示、健身文娱等群众联谊,同时组织村民发挥一技之长开展互助维修、爱心义剪、种养防治等活动,在“搭把手”“帮帮忙”中不断提升共治共享水平。实现服务闭环。建立“户长送单、村委派单、办所接单、限时反馈”闭环运行体系,“十户长”收集辖区内村民诉求和治理难题,能处置的及时处置,不能处置的上报村级,由村级研判处理,确需上报的,派单至对应职能办所办理,建立台账实行“销号式”管理,登记一起、处理一起、反馈一起。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