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日寇侵华,让我们一家骨肉分离!”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是日寇侵华,让我们一家骨肉分离!”*月*日上午,家住市区桃园新村的徐桂露老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月*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当天一大早,**岁的徐桂露通过微信视频,和远在吉林长春的堂妹徐阿姨通了电话。“现在我们一家人终于团圆了,真是开心啊!”“是啊,如果老人们还健在的话,他们该有多欣慰啊!”这场对话,让徐桂露的脸上满是笑容。 徐桂露和堂妹徐阿姨已失散**多年。不久前,徐阿姨在孙子的陪伴下,从东北来到镇江寻亲,姐妹俩这才久别重逢。而这段寻亲故事,揭开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尘封往事。 “姐姐,你们一家在哪里?” “记得那天傍晚下着大雨,我早早上床休息,突然接到社区民警电话,说是有个从东北来的堂妹正在找我……”回忆起接到信息时的情景,徐桂露至今仍觉得像是在梦中。 徐桂露告诉记者,父亲兄弟两人,叔叔年轻的时候被日本人抓壮丁去了东北。自己对叔叔没有太多印象,只记得****年左右,叔叔带着一家人来到镇江,住过*年多时间。后来两家人一直通信往来,再后来由于搬家等原因,失去联系。 和平路派出所常警官是这则寻亲故事的见证者。他介绍,*月**日傍晚,徐阿姨和孙子一起,推开了派出所值班室的大门。徐阿姨今年**岁,想要寻找堂姐徐桂露一家人。她说,**多年前自己和爸妈来过镇江,当时居住在镇句路的铁路宿舍,记得堂姐家门口有个石板砌成的坡路,还有座小山。这次从东北来到镇江后,徐阿姨凭着依稀的记忆,冒雨在附近找了老半天,雨水打湿了鞋子,也没能找到,这才想到向民警求助。 值班辅警老刘是本地人,对附近地形很熟悉。镇句路早已更名为朱方路。根据徐阿姨的描述,老刘判断那座小山是狮子山,狮子山附近曾有一座铁路宿舍,可早已拆迁。寻亲的唯一线索,就是徐阿姨提供的堂姐姓名。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常警官进入人口信息系统检索。匹配信息后,当系统里跳出“徐桂露”这个名字的时候,常警官感觉整颗心都在怦怦跳。通过电话联系,家住桃园新村的徐桂露正是徐阿姨想要寻找的堂姐! “我父亲当年是九死一生!” 徐桂露告诉记者,他们家原本住在扬州郊区。父亲生前和她说过,当年,爷爷把他和叔叔一起带去上海,想让他们在浴室当学徒帮工。“当时父亲觉得在浴室学徒没出息,结果只有叔叔留了下来。后来铁路上招工,父亲报名被成功录取。过了没多久,有人慌慌张张找到父亲,说是叔叔不见了!” 徐桂露说,自从那一天起,叔叔便没有了消息,谁也不知道他去哪了,奶奶为此哭了不知道多少回。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叔叔从东北携家带口归来,大家才知道他当年被日本人抓壮丁给抓走了。遗憾的是,爷爷、奶奶没有等到叔叔归来的那一天。 “我父亲当年可是九死一生啊!”*月*日上午,记者电话联系远在长春的徐阿姨。通过她的讲述,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逐渐清晰起来。她说,****年冬天,父亲一大早出去买菜,结果被几个日本兵抓壮丁抓走了。父亲和其他劳工一起,被塞进闷罐车,也不知道颠簸了几天几夜,来到了吉林。父亲后来才知道,他被抓来修建丰满水电站。 丰满水电站位于松花江中游。这座日寇用来宣扬“功绩”的工程,实际上是由无数中国劳工的血肉之躯所筑就。徐阿姨说,自己小时候就不止一次听父亲讲过,劳工的尸体被堆成山,等到来年开春的时候松花江解封,直接被推到江里去…… “眼看工程就要完工,父亲决定赶紧逃走。因为他知道,一旦工程完工,日本侵略者是绝不会让他们活着走出工地的。”徐阿姨说,父亲和十几个工友经过谋划,趁着夜幕逃跑,可还是惊动了一群大狼狗,最终逃出来的只有包括父亲在内的两个人。“日寇不停地在四周搜索,父亲白天猫在玉米地里,饿了刨土豆充饥,晚上才敢偷偷上路。就这样走了一个多月,才算真正脱离魔爪。”徐阿姨说,此后的岁月里,父亲再也不吃土豆了,只要提起那些侵略者,可谓恨之入骨。在单位,父亲常年都是劳动模范,还曾被评为省劳模,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呢?” “姐姐,我终于找到你了!” 随着年岁增大,徐阿姨想到镇江寻亲的念头愈加强烈:“老一辈都不在了,如果我们再失散,孩子们就更没有办法联络上了!” “其实,父亲一直有叶落归根的想法。”徐阿姨说,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在一家浴室工作,收入还算稳定,可他有个心结,就是想回家。****年,他从浴室辞职,把家具之类所有值钱的东西全卖了,凑了点路费,带着妻子和*个孩子,辗转来到镇江,找到了大哥大嫂。 “按照父亲的想法,想在镇江重新安家。可在镇江住了*年多之后,父亲才知道,一切都已经回不去了……”徐阿姨说,母亲是东北人,住在江南水土不服,加之对远在东北的姥姥、姥爷十分思念,归乡情切;而当时父亲找不到稳定的活计,只能靠帮人家拖板车赚点钱,根本无法维持一家人生活。迫于情势,这才无奈之下重回东北。 徐阿姨至今依然记得,一家人回东北的路费,是伯父、伯母整整糊了*个月的火柴盒才凑够的。“当时伯父、伯母对我们太好了,几个哥哥、姐姐也特别友善,这段血浓于水的真情,我一直挂怀于心。” 其实,徐桂露一家同样牵念着对方。徐桂露告诉记者,多年以来,哥哥先后多次专程到长春找过叔叔一家,可惜一直没能找到。“没想到一失散,就是**多年。如今已是满鬓霜白,儿孙满堂。”徐桂露言语中满是唏嘘。 作为这段寻亲故事的亲历者,常警官见证了两位老人久别重逢的感人时刻。接到民警电话后,徐桂露专门换上稍显正式的老蓝布上衣,然后在儿子的陪伴下,冒着大雨,火速赶到派出所。 “姐姐,我终于找到你了!”徐阿姨一把抱住徐桂露,两位老人相拥而泣。那一刻,常警官的眼眶不禁濡湿了,这份团圆的温暖,直抵人心。(记者 孙力 通讯员 常帅奇)如有附件或图片请到网址中下载或查看http://***.******.***.cn/zhenjiang/sdbd/******/d*eae**d**ba****b*ac**f****bef**.shtml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