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盐碱荒滩成滨海新粮仓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昨天,记者来到如东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部分水稻已进入抽穗期,微风吹过,泛起层层稻浪,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如东是沿海农业大县,境内拥有大片滩涂和盐碱地,未利用的盐碱地是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也是实现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如东以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土地整治项目为试点,大力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实现了耕地资源的扩容、增效。目前,一二期项目已实施完成,累计增加耕地面积****余亩。 探索良法,激发土壤新活力 “我们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滩,地面上遍布白花花的盐渍。”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土地整治项目由江苏省地质局海洋院负责实施,技术人员陈澎军提起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滨海盐碱地不同于普通土地,含盐量高,有机质含量几乎为零,且质地比较松散,遇水易板结。不保水、不保肥、不保温,植物很难生长。大区域调查、土地平整、水利工程配套建设,同步进行土壤改良、肥力提升……****年起,省地质局海洋院的盐碱地改良团队开始为这片土地“对症下药”。 “我们将平整好的土地划分成一块块田地,并根据前期调查和土壤测试结果,设计每块田的宽度以及沟的宽度。”陈澎军告诉记者,盐碱地上,首先要解决的是脱盐的问题。团队在改良区构建淡水微循环系统,以达到上部洗盐、四周阻盐的目的。简单来说,一方面通过雨水和引入淡水的方式,对盐碱地不断冲洗,将盐分向外排出;另一方面,在最末端挖建环绕整个项目区的独立水系,实现内部水系循环的同时,阻隔外部咸水入侵。 脱盐之外,更重要的是改良土壤性状。省地质局自主研发土壤改良剂和改良有机肥,将易板结的土壤调节成健康状态。改良后的土壤从剖面看,已经形成了大大小小疏松结构的耕作层,土壤性质、土壤质量得以改善。如今,土壤平均盐度由进场前**‰以上降至*‰以下,土壤平均有机质从进场时近乎于*上升到**‰。 选育良种,盐碱地上种希望 土壤改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盐碱地上选种的植物,也随着改良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着变化。 在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展示区内,一块块小田内栽种着松早香、紫香糯、盐稻**号、盐稻**号、海璞*号等八个品种。“这边既给大家展示,也便于技术人员观察记载土壤性状、作物长势等。”陈澎军说,这些水稻品种都是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才在基地进行推广。 改良早期,盐碱地种植田菁、碱蓬、盐蒿等中重度耐盐植物。这些植物,既可以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防止土壤表面积盐,又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盐分,对于增加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调节土壤耕作层环境具有促进作用。改良中期,盐碱地换种油菜、大麦、选育水稻等轻微耐盐作物。改良后期,盐碱地基本能满足小麦、水稻等一些普通粮食作物对于土壤的需求。 “我们在试验的时候,既要考虑以同样的品种适应不同的改良剂,也要考虑如何在同等土壤条件下适应不同种子。比如在光照、灌溉、土壤盐分养分相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种子进行试种,最终好中选优。”陈澎军告诉记者,团队既负责盐碱地的技术改良,同时承担着优质品种的推广和应用。通过示范区的大面积种植,最终从本土试验品种里选出产量高、口感好,耐盐性、抗逆性强等综合经济效益好、适合滨海盐碱地生长的优质品种。 管护并重,改良田变高产田 昨天下午,一架搭载着光谱相机的无人机,在江苏省地质局海洋院技术人员缪源卿操控下,开始了新一轮的巡田,采集的结果将作为分析作物和土壤的依据。 “我们主要是通过分析植物长势和指数计算,来判断土壤内盐分、水分、微生物、有机物等指标情况。”缪源卿告诉记者,不同健康状态的植物吸收反射的光线是不一样的。在人肉眼无法察觉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多光谱传感器跟踪植物的健康状况,从而根据分析数值,对土壤缺啥补啥。“比如,钾超标了就先不补钾,氮缺了就多加一些。” 除无人机定期跟踪监测、技术人员采样抽测关注土壤性状外,周边布置的监测井、监测点也实时监测着盐碱地的水盐变化情况。陈澎军说,要想让改良田一步步迈向高产田,土壤的肥力是关键。虽然一二期项目所在的盐碱地已经脱盐成功,但还必须严格控制,不能返盐,在水土保持上下功夫,同时通过秸秆覆盖、秸秆还田、针对性施以定制肥料,更好地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土地整治项目面积约*万亩,其中一期约****亩,二期约****亩,三期约****亩。目前,一、二期项目已全部通过补充耕地质量验收,除沟渠等配套设施外,累计增加耕地面积****余亩;三期项目正在开展配套水利工程设施建设,预计****年可形成耕地。通过改良利用,被称为“农业荒漠”的盐碱地逐渐变成滨海“新粮仓”。数据显示:一二期项目中耐盐水稻亩产由最初的***多斤到现在高产田块可达****斤;小麦亩产由最初的***多斤到如今高产田块可达****斤。 日报记者 俞慧娟 开始 内容附件标签 结束 内容附件标签 相关新闻 两套“南通造”尾输系统通过测试 高效服务企业 主攻项目建设 产销两旺 江苏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步高:带领***多人闯荡“一带一路” 信用修复线上核查助企加速“重启” 江苏文峰:在变革与坚守中前行 共拓产业“新蓝海” 共创美好新未来 探索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高峰 相关文件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市区“退二优二”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市设权力清单动态调整事项(****年)的通知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年全市开发园区产业项目建设“龙虎榜”综合考评办法的通知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粮油高产竞赛活动的意见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清洁原料源头替代资金奖补方案(试行)的通知 南通市行政执法委托规定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住户调查大样本轮换工作的通知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情况的通报 如东改良掘苴垦区盐碱地已新增耕地****余亩—— 盐碱荒滩成滨海新粮仓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 字体:[ 大 中 小 ] 昨天,记者来到如东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部分水稻已进入抽穗期,微风吹过,泛起层层稻浪,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如东是沿海农业大县,境内拥有大片滩涂和盐碱地,未利用的盐碱地是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也是实现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如东以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土地整治项目为试点,大力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实现了耕地资源的扩容、增效。目前,一二期项目已实施完成,累计增加耕地面积****余亩。 探索良法,激发土壤新活力 “我们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滩,地面上遍布白花花的盐渍。”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土地整治项目由江苏省地质局海洋院负责实施,技术人员陈澎军提起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滨海盐碱地不同于普通土地,含盐量高,有机质含量几乎为零,且质地比较松散,遇水易板结。不保水、不保肥、不保温,植物很难生长。大区域调查、土地平整、水利工程配套建设,同步进行土壤改良、肥力提升……****年起,省地质局海洋院的盐碱地改良团队开始为这片土地“对症下药”。 “我们将平整好的土地划分成一块块田地,并根据前期调查和土壤测试结果,设计每块田的宽度以及沟的宽度。”陈澎军告诉记者,盐碱地上,首先要解决的是脱盐的问题。团队在改良区构建淡水微循环系统,以达到上部洗盐、四周阻盐的目的。简单来说,一方面通过雨水和引入淡水的方式,对盐碱地不断冲洗,将盐分向外排出;另一方面,在最末端挖建环绕整个项目区的独立水系,实现内部水系循环的同时,阻隔外部咸水入侵。 脱盐之外,更重要的是改良土壤性状。省地质局自主研发土壤改良剂和改良有机肥,将易板结的土壤调节成健康状态。改良后的土壤从剖面看,已经形成了大大小小疏松结构的耕作层,土壤性质、土壤质量得以改善。如今,土壤平均盐度由进场前**‰以上降至*‰以下,土壤平均有机质从进场时近乎于*上升到**‰。 选育良种,盐碱地上种希望 土壤改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盐碱地上选种的植物,也随着改良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着变化。 在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展示区内,一块块小田内栽种着松早香、紫香糯、盐稻**号、盐稻**号、海璞*号等八个品种。“这边既给大家展示,也便于技术人员观察记载土壤性状、作物长势等。”陈澎军说,这些水稻品种都是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才在基地进行推广。 改良早期,盐碱地种植田菁、碱蓬、盐蒿等中重度耐盐植物。这些植物,既可以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防止土壤表面积盐,又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盐分,对于增加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调节土壤耕作层环境具有促进作用。改良中期,盐碱地换种油菜、大麦、选育水稻等轻微耐盐作物。改良后期,盐碱地基本能满足小麦、水稻等一些普通粮食作物对于土壤的需求。 “我们在试验的时候,既要考虑以同样的品种适应不同的改良剂,也要考虑如何在同等土壤条件下适应不同种子。比如在光照、灌溉、土壤盐分养分相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种子进行试种,最终好中选优。”陈澎军告诉记者,团队既负责盐碱地的技术改良,同时承担着优质品种的推广和应用。通过示范区的大面积种植,最终从本土试验品种里选出产量高、口感好,耐盐性、抗逆性强等综合经济效益好、适合滨海盐碱地生长的优质品种。 管护并重,改良田变高产田 昨天下午,一架搭载着光谱相机的无人机,在江苏省地质局海洋院技术人员缪源卿操控下,开始了新一轮的巡田,采集的结果将作为分析作物和土壤的依据。 “我们主要是通过分析植物长势和指数计算,来判断土壤内盐分、水分、微生物、有机物等指标情况。”缪源卿告诉记者,不同健康状态的植物吸收反射的光线是不一样的。在人肉眼无法察觉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多光谱传感器跟踪植物的健康状况,从而根据分析数值,对土壤缺啥补啥。“比如,钾超标了就先不补钾,氮缺了就多加一些。” 除无人机定期跟踪监测、技术人员采样抽测关注土壤性状外,周边布置的监测井、监测点也实时监测着盐碱地的水盐变化情况。陈澎军说,要想让改良田一步步迈向高产田,土壤的肥力是关键。虽然一二期项目所在的盐碱地已经脱盐成功,但还必须严格控制,不能返盐,在水土保持上下功夫,同时通过秸秆覆盖、秸秆还田、针对性施以定制肥料,更好地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土地整治项目面积约*万亩,其中一期约****亩,二期约****亩,三期约****亩。目前,一、二期项目已全部通过补充耕地质量验收,除沟渠等配套设施外,累计增加耕地面积****余亩;三期项目正在开展配套水利工程设施建设,预计****年可形成耕地。通过改良利用,被称为“农业荒漠”的盐碱地逐渐变成滨海“新粮仓”。数据显示:一二期项目中耐盐水稻亩产由最初的***多斤到现在高产田块可达****斤;小麦亩产由最初的***多斤到如今高产田块可达****斤。 日报记者 俞慧娟 开始 内容附件标签 结束 内容附件标签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