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佳木斯全省粮食生产有望实现“二十连丰”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金秋九月,色彩斑斓的龙江大地一片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全省粮食作物总体长势良好,玉米集中处于蜡熟期、大豆处于鼓粒末期、水稻处于蜡熟期—黄熟期。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尽管前期局地受到洪涝灾害影响,但农作物整体长势好于常年,全省粮食生产有望实现“二十连丰”,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龙江优质粮。 年初以来,我省启动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攻坚克难稳面积,千方百计提单产,粮食作物面积较去年增加,各种农作物都播插在最佳丰产期。集成推广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深挖增产潜力,全省重点农业技术推广总面积超过*亿亩次。 连日来,为提升大豆产量,在北大******各大田地块,不时有航化飞机低空掠过连片的农田,巨大的气流推动肥料雾流均匀喷洒在作物上,给正值产量形成关键期的秋粮吃上一顿“营养餐”。“刚才我们查看,大豆单株根瘤数量已经增加到*~**个,与以往相比增加了两到三倍。”公司农业发展部副部长杜朝霞一边记录一边说。今年,引龙河农场大面积推广大豆根瘤菌喷淋技术,可以持续把氮素输送给大豆,可节省氮肥**%、大豆百粒重增加*%、增产*%~**%。 今年,我省将良种繁育推广摆在突出位置,争取国家制种大县奖励资金*.*亿元,全力推进**个国家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建立专家育种示范基地**个。筛选出适合全省不同积温带种植的主导品种***个,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 进入收获季节,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秦家村村民崔明每天都要到自家田里查看水稻长势。他高兴地说:“今年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看这水稻,穗子大、粒饱满,一点倒伏都没有,再有半个多月就开始收割了。”“我们这里是国家级区域性水稻良种繁育基地,现有水稻审定品种**个,仅今年北林区就为全省****万亩水田提供了优质良种。”北林香米产业商会常务理事盛昌种业总经理王会介绍说。 安达市古大湖镇黎明村五队王汉强家的玉米地块,放眼望去,茁壮的玉米秆上,约一尺长的玉米棒子籽粒饱满。“今年我种了***多亩玉米,品种选的是‘安育**’,采用密植技术,亩保苗超过****株。初步预测亩产湿粮超过****斤,产量一定能超过去年!”王汉强看着自家玉米,说不出的开心。 一直以来,我省有效发挥农业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和适度规模经营,带动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全省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家庭农场*.*万个,农民合作社*.*万个,累计实施规模经营面积近*.*亿亩。 佳木斯市同江市东极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孟繁花这两天手机响个不停,都是订购大米的客户。“合作社共种植了***亩水稻,今年雨水比去年还要好,看这籽粒多饱满,估计每亩能多打半吨粮。”她托起一穗水稻穗说道,“合作社统一施肥、统一灌溉,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大农机作业,节省了生产成本。”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对*月以来的局地洪涝灾害,我省落实落靠旱涝灾害、病虫草害等防灾减灾措施,组建*个受灾重点县市区指导组和*个病虫害防控专家指导组,下沉一线指导生产。及时下达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抢排受灾地块积水,落实国家玉米大豆“一喷多促”一次性补助资金,实施喷施作业****多万亩,努力实现非灾区多增产、轻灾区保稳产、重灾区少减产,做到“以丰补歉”,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水排得很干净了,但是有些水稻还是长了斑,可咋办?”*月初,东宁市三岔口镇高安村受到洪水侵袭,种植大户全东哲听说市里农技指导团来了,赶忙找到正在现场技术指导的东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建国。“把周围的杂草都割掉,尽快把湿气排出去。”走进田间,张建国建议,“我们对东宁市受灾水田全覆盖式地喷施了促早熟叶面肥,有效防止病害,稳定产量。” 接下来,全省各地将及早做好秋收机械力量准备,科学安排收获顺序,全力抢收快收,确保颗粒归仓,努力实现今年粮食生产目标,为更有底气、更为安全的“中国粮食”作出龙江更大贡献。(记者 李天池 姜斌 刘畅 刘大泳 刘晓云 董新英)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