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相约药博·药事】一块小药圃 “长”出大产业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欣欣向荣的“药事”激发药都活力 一块小药圃 “长”出大产业 ****多年前,神医华佗在亳州开辟第一块药圃,自此,亳州的中药材种植、加工、贸易薪火相传、经久不衰,到明清时期,已成为全国四大“药都”之一。如今,亳州全市中药材种植品种已达***多个,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左右。依托中药资源优势,我市不断做大中医药加工制造业,积极引进大品种,形成产业集聚,全国知名及医药百强企业**家落户亳州,截至****年底,全市已有药品生产企业***家,初步形成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中药颗粒剂生产、中药流通、中药科研和中药文化传播等全产业链体系。历经一千多年,如今,一粒中药种子已经繁育成一片药海,遍布全市三县两区。目前,我市中医药产业规模****.*亿元,其中,中药材种植业产值**.*亿元,中医药工业产值***.*亿元,中医药流通贸易额****亿元。阳光四季花海*G智慧农业示范园进行中药******研发人员在检测中药材成分******生产的中成药******工人在生产花草茶产品。药香千年 种植模式更规范化 金秋九月,满城药香。在谯城区牛集镇中药材种植基地,药农们抢抓晴好天气采收白芷,拣拾、拢堆、装车,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药农冯洪山将刚刚收获的鲜白芷直接销售给外地客户,只需要在地头过秤,就能拿到钱。“今年我种植的*.*亩白芷大丰收,预计亩产达****公斤,按照市场价每公斤*.*元计算,收入*万元没问题,比外出务工收入还要高。”冯洪山开心地说。牛集是中药材种植大镇,大多数农户都种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万多亩。牛集镇分管农业负责人陈金友告诉记者,该镇种植的中药材有紫丹参、玄参、白芷、白术等品种。通过整合土地资源,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路子,提供技术支持和务工服务,持续激发产业活力,做大做强中药材种植产业,让更多群众富起来。****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万亩,同比增长*.*%;产值**.*亿元,同比增长**.*%;标准化种植面积**万亩,同比增长*.**%,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出台《支持道地中药材种植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激励措施》,推动中药材道地化、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和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加快道地中药材种植业高质量发展,先后被国家和省认定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如今,亳州中药材种植已从谯城主产区不断向涡阳、蒙城、利辛三县扩展,中药材种植业蓬勃发展。在位于利辛县程家集镇北街社区的阳光四季花海暨*G智慧农业示范园内,温室大棚里四季如春,一排排常年生长在水里的中药材绿色葱茏。“我们的中药材种植实现了气雾栽培、槽式基质栽培、潮汐式水培、多层潮汐式水培,以后种植中药材就可以摆脱‘靠天收’的弊端,能让中药材种植做到旱涝保收。”基地负责人都剑充满信心地表示。“新的中药材育种、种植模式,为中药材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技力量。”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吴雪表示,我市正在加快建设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示范园和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努力提升中药材质量,为中药材产业保驾护航,让中医药发展行稳致远。我市还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通过建设示范园、趁鲜切制初加工中药材绿色种植基地等方式,示范推广中药材“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等经营方式,发展订单生产,积极推进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促进中药材种植收益持续提升。迎风起舞 亳州花茶飘香全国 “中国花茶看亳州。”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我市依托“中华药都”和全国最大中药材集散中心优势,积极拥抱电商新风口,大力扶持花草茶产业,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培育。位于亳芜产业园区******以花草茶生产为主营业务,眼下,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赶制订单。“今年,我们准备从代加工生产企业转型为集产品生产、研发于一体的技术型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公司董事长安亚琪告诉记者,随着花草茶产业的发展,代加工企业不仅利润低,而且缺乏话语权,随******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帮扶。安亚琪介绍,过去他们在亳芜园区租赁厂房从事花草茶生产,随着订单越来越多,规模不断扩大,原有厂房难以满足生产需求。亳芜园区管委会了解情况后,积极帮助他们寻找合适场地,******,并落实了“三免两减半”税收优惠政策。为更好地发展花草茶产业,我市在谯城经开区打造了花草茶孵化基地,可容纳百余家中小型花茶生产企业入驻。截至****年底,该基地已入驻企业***家。谯城区商务局负责人介绍,谯城花茶基地刚建立时,基地内的许多企业一度以给国内外的一些大品牌代加工为主要业务,多数企业仅追求短期利润,不注重打造自身品牌,自有品牌较少,企业利润不高。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兴起后,为企业打开了线上销路,提升了产品影响力,企业自主发展的空间更大了。据谯城花茶行业协会统计,全国各大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的花草茶类产品**%以上来自谯城。谯城区现有花茶企业***余家,年产量**万—**万吨,占全国产能的**%,****年实现产值**亿元,带动就业*万余人,快递单量达*.**亿件。花草茶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种植、生产、电子商务、快递物流,还带动了包装、印刷等产业的发展,推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我市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的重要产业支撑。“亳州花草茶成为‘网红’的背后,除了‘中华药都’这一资源优势外,还在于亳州花茶产业在大健康行业风口下,主动拥抱数字经济,紧抓电子商务变革带来的机遇,抢占当前的社交、直播等新电商业态风口,借风发力,迎风起舞。”亳州学院经济管理系教授许正松表示。如今,我市花草茶产业已初具规模,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示范项目”。科技赋能 产品实现迭代升级 在位于亳芜产业园区的安******加工车间,成排的往复式切药机高速运转,将一根根白芷加工成一片片中药饮片。“今年以来,公司始终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产品供不应求。”该公司总经理胡庆红说。安******成立于****年,主要从事中药材购销及加工,拥有炒制、灸制、蒸制等九大类**种炮制技术,可加工***多个中药材品种,年产量达到****多吨。“我们通过改进加工工艺,实现了技术突破。”胡庆红介绍,公司先后解决了加工过程中阿胶珠外表易焦化、法半夏和姜半夏炮制不透心、浸出物含量不合格、制远志含量不达标等技术难题,提高了中药材加工质******仓库,一箱箱打包好的中药饮片码放在多层货架上,都是待发货的已销售产品。胡庆红告诉记者,去年公司实现销售额*.*亿元,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将再上新台阶,全年有望达到*亿元。在胡庆红看来,公司的快速发展,除了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把控,还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我市全力推动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初步形成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中药颗粒剂生产、中药流通、中药科研和中药文化传播等全产业链体系,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和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保健饮品生产基地。依托中药材资源优势,我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厚植资本链,全力推动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以高新技术结合传统炮制工艺为技术核心,通过科技赋能打造高品质中药饮片,实现了原材料到成品全过程的严格质量把控,目前已发展成全国规模较大的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将测定物质的酸、甘、辛、苦、咸、甜*种味道与中药的五味进行结合,通过观察这些物质的变化规律,从而实现建立模型进行快检。”******厂区,研发部工作人员正在用电子舌设备进行中药材检测,这种设备可以模仿人的味觉,形成中药材图谱,通过数据库比对,对中药材品质进行判断。我市始终坚持“以药立市”不动摇,全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把现代中医药产业打造成首位度产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集聚度快速提升。截至****年底,全国知名及医药百强企业**家落户亳州,全市已有药品生产企业***家。创新驱动 产业发展动力强劲 走进位于亳州高新区******,一盒盒中成药正在生产线上制作完成。去年,该公司产值达到*.**亿元,预计今年有望实现*.*亿元。“目前,公司生产线马力全开,朝着预定目标全力冲刺。”公司政策事务部项目经理张超说******产品不多,只有三大类*种产品,其中最畅销的产品年销售额达*亿多元。因此,可以说,该公司每种产品都是“拳头产品”。“去年,我们又引进了一款‘黄厚止泻滴丸’新产品,今年刚刚投入市场,预计年销售额能达到****万元。”张超介绍,未来三年,公司将投入****万元对该产品进行二次研发,提升药效和适用症,用于治疗更多种肠胃病,造福更多人。为提高生产工艺和效率,******于****年完成了生产车间技术改造,***万元政府奖补资金正在陆续到账。“雷允上入驻亳州,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和坚实的产业基础,还与亳州市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决心和招商安商的热心密不可分。”该公司行政主管王萍萍介绍,近年来,亳州市推出的一系列支持中医药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做大做强。在一批像雷允上这样科技型中医药龙头企业引领下,我市充分发挥“北华佗”特色优势,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不断加快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品从传统的中药饮片向科技含量高、产品价值大的中成药及中药配方颗粒转型,助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创新投入,中医药产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研发的中药配方颗粒被**多个国家和地区选作抗疫药物;济人药业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获批进入德国主要城市药房销售,成为唯一以药品身份进入欧盟市场的配方颗粒,该企业生产的疏风解毒胶囊荣获国家发明专利金奖、成为英国政府“创新英国”全球第一个立项资助的中药;******生产的牡荆素填补了全省中药一类新药的空白,被列为国家重大专项。中医药加快发展离不开创新。为此,我市大力扶持中医药龙头企业,支持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全市现有涉药类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家。我市还搭建多层次科技研发平台,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累计获批中药类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个,现有涉药类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家、高新技术企业**家。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我市中医药产业既培育了新的发展动能,也打开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记者 李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