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桐乡教育为什么行?市委书记这样阐释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昨天下午,桐乡市庆祝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举行。市领导于会游、朱国清、冯晓根、戴建国、吴君、陈炳荣出席表彰大会。“十佳师德标兵”“十佳班主任”“十佳青年教师”……现场,当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逐一亮起时,不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几年,桐乡教育已走上全域快速发展、优质发展、均衡发展的道路,“学在桐乡”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获得感明显增强。这其中,离不开全市****多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他们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甘于坚守、甘为人梯,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会上,市委书记于会游代表中共桐乡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受表彰的先进教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退休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回首过往,几代教育人呕心沥血,打响了教育品牌、擦亮了金字招牌,使桐乡教育持续领跑浙北、领先嘉兴。这几年,桐乡全力推进集团化办学,从城市到农村、从“区域协作”到“学段协同”,目前已形成了**个覆盖各学段、贯通城乡、对接优质的教育集团,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真金白银”的投入,更见证着这座城市对教育的重视。近五年来,市财政用于教育投入年均增长**.*%,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超过**%,教育经费拨款增幅连续多年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如何在“教育强国”建设征程上展现桐乡的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于会游表示,关键是要弄明白“桐乡教育为什么能行”的底层逻辑、“桐乡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的价值逻辑、“桐乡教育未来怎么干”的实践逻辑。要问桐乡教育,为什么行?于会游给出了四个理由,即教育投入的“刚性”、办学体系的“韧性”、教师队伍的“知性”、莘莘学子的“灵性”,正是因为拥有这四种良好“品性”,桐乡教育才有底气、能硬气、长志气,成为桐乡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教育有希望,桐乡就有未来;桐乡教育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未来的桐乡,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于会游表示,教育是桐乡最大的“民生”,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梦想希望,教育也是桐乡最大的“名声”,承载着几代人接力奋斗的心力心血,一个民生,一个名声,汇合在一起就是一座城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价值追求。在各级越来越重视、各界越来越关注、各方越来越期待的新形势和新趋势下,桐乡需要的是能够得到老百姓认可、能够造福千家万户的教育,是能够让每个孩子都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教育,是能够打响“教育强市”品牌、以教育优势铸造人才优势的教育。追问桐乡教育未来怎么干、如何再进阶?于会游指出,在接下来的教育工作中,教师传道授业要有“**度”的直角,甘为人梯、俯身耕耘,做师德高尚的“人师”、业务精良的“经师”、助力成长的“良师”;教育改革发展要有“***度”的平角,公平优质、均衡协调,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外向推力”与“内生动力”并进,深化教育供给改革,推动“量的均衡”和“质的平衡”并重,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动“德体美劳”与“智力教育”并重;社会助学兴教要有“***度”的周角,全员参与、全面支持,努力为教育解难题、办实事,让教师们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事业上有奔头。大会对获得****学年度桐乡市“十佳师德标兵”“十佳班主任”“十佳青年教师”称号的教师进行表彰,新教师代表向获得嘉兴市级及以上荣誉教师献花,并举行从教**周年以上老教师代表荣誉证书颁发仪式、****学年新教师集体入职宣誓仪式。优秀教师代表上台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