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陶营镇,壮大“鱼经济”做好“鲜”文章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胜旺叔,今天的鱼咋样?”处暑已至,暑气未消,邓******负责人张超急匆匆地踏上田埂,关切地询问着。 张超的鱼基地与陶营镇卢岗村村民卢胜旺的鱼池仅一路之隔,每天他都要去转转看看。 卢胜旺是该镇小有名气的养殖户。这几年,陶营镇党委政府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在邓******的带动下,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鱼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我昨天按照你教给我的办法,对鱼塘进行消毒,你瞧,烂鳃病好多了。”卢胜旺麻利地从鱼池捞起来一条黑鱼,拿给张超看。 “嗯,比昨天轻多了。”张超翻开鱼鳃仔细查看,“这条有二斤半,能卖了。” “这几天批发价十二元一斤,我准备再养养,到过年的时候价钱更好。”卢胜旺黝黑的脸上,汗珠不停地往下淌。 “光这*个鱼塘****余尾黑鱼,一年能收入十几万吧。”张超给卢胜旺算了一笔账。 “这几年多亏了你们的帮助,鱼苗最低价给我,鱼饲料要多少给多少,没钱还给我赊账,跟着你们干,我啥也不怕。”卢胜旺言语中充满感激。 头脑灵活的他又看中了垂钓市场,养起了草鱼、鲢鱼等常见品种,每天吸引了许多钓鱼爱好者前来垂钓。从一个鱼池到五个鱼池,卢胜旺添置了小汽车、农机等,依靠“鱼经济”在致富路上飞奔。 同样获益的还有卢岗村村民胡殿勤。当时村里动员把土地流转给邓******发展水产养殖时,种了一辈子地的他思想还转不过弯,觉得地里刨食最牢靠。经过镇村干部做工作,胡殿勤转变了思想观念。他把自己的四五亩地流******,每亩地每年流转费***元。 “我一个月工资****元,加上土地流转费,每年有近*万元的稳定收入。”胡殿******夜班员工,每天晚上六点上班、早上五点下班,夜间巡视鱼塘的情况,随时调整增氧泵以保证供氧。 “没想到**多岁了,在家门口成了上班族,不用东奔西跑,钱也挣了,家也照顾了。”胡殿勤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很满意。 ******,像胡殿勤这样的固定员工有**位,每当出鱼的时候,有将近***多名工人从事捞鱼、分拣、包装等工作。 “我们还从事黑鱼幼苗的繁育、销售,带动**余家合作社、***余人从事黑鱼养殖。”张超说,为了帮助更多的农户发展水产养殖,今年*月份,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了邓州市水产协会,为我市水产行业各主体提供技术培训和生产经营指导等服务,目前已入会**余家。 黑鱼是肉食性鱼类,以吃小海鱼、鸡肠等为主,每次采购量大,储存不当容易变质。为保证食物新鲜度,该公司建起了冷库,储存鱼饲料、成品鱼。 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产品冷藏市场大。****年,该公司瞄准这一商机,建保鲜库,进行花生的仓储、销售,****年形成规模,仅去年就储存花生*万多吨。 “这花生品质真不错,颗粒饱满。”在室温只有*度的邓******保鲜库内,慕名而来的客商正在查看花生品质。 “花生分层摆放,气调保鲜效果好。我们要****斤,现在就装车。”客商当即决定购买。 “我们与**个公司、合作社加强合作交流,带动农户发展花生种植*万多亩,促进了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张超说。 陶营镇有种植南瓜的传统,每年南瓜产量大,但保鲜时间短。为延长南瓜的保鲜时间,增加附加值,该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项目,******合作,建设*万立方米的保鲜库。“镇领导时常关心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有问题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建设已进行**%,预计*月**日竣工。” “冷库、保鲜库让农产品全程冷链,实现了从田间地头‘鲜’到百姓餐桌。”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冷库、保鲜库储存的物品从鱼饲料,扩大到冷冻海鲜、畜禽冷鲜肉、速冻食品、南瓜、花生、水果、干果等多种食品,成为远近有名的高品质冷链物流集散基地,经济效益可观。 鱼池里,一条条肥美的黑鱼在水面跃动;厂区内,一辆辆满载着花生的冷链物流车奔赴全国各地;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争分夺秒抢工期,机器轰鸣、焊花四溅,奏响了龙头带动、多点开花、群众致富的最强音。 □融媒体中心 丁丽丽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