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警惕!副溶血性弧菌引发食物中毒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夏秋季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集体食堂等集中供餐单位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场所。既往监测数据表明,广东省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事件主要由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副溶血性弧菌是什么?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常存在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及鱼、贝壳类等海鲜中,附着在这些海产品的表面和体内,进食含有该菌的食物会导致食源性疾病,一般表现为急发病,潜伏期*~**h,一般为**h发病。在脐部附近剧烈腹痛是本病的特点,多为阵发性绞痛,并有腹泻、恶心、呕吐、胃寒发热,大便似水样。本病多在夏秋季发生与沿海地区,常造成集体发病。图片附件副溶血性弧菌 **日常生活中在哪能见到? 副溶血性弧菌分布极广,我国沿岸海水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海产鱼虾的平均带菌率为**.*%~**.*%,夏季可高达**%以上。主要分布在海水和水产品中,如墨鱼、海鱼、海虾、海蟹等,除了海产品以外,畜禽肉、咸菜、咸蛋、淡水鱼等都发现有副溶血性弧菌的存在。本菌存活能力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个月以上。 **如何预防? 虽然此菌分布广,但正确预防就能保证美食和健康两不误。此菌不耐热、不耐酸,加热到**℃并持续*分钟,或者在**℃持续*分钟,或者用家里面的食醋彻底浸泡*-**分钟,一般可该菌杀死,所以请熟记以下六条:图片附件 **动物性食品应煮熟煮透再吃。 **食品烧熟至食用的放置时间不要超过*个小时。 **隔餐的剩菜食前应充分加热。 **防止生熟食物操作时交叉污染。 **海产品宜用饱和盐水浸渍保藏(并可加醋调味杀菌),食前用冷开水反复冲洗。 **加工海产品的砧板上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为**.*%,因此,对加工海产品的器具必须严格清洗、消毒。 **误食后怎么办? 一旦出现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另外在外就餐的可保留小票及剩菜,以便后期监管人员调查取证。图片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