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每日一星”系列报道丨杨硕:让“非遗”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红色潇湘,薪火相传。循着红色足迹,广大退役军人在新时代新征程新战场,用一串串坚实脚印,谱写出一曲曲奋斗赞歌,宛如一颗颗星、一盏盏灯、一簇簇火,闪耀在三湘大地,续写着红色华章。现推出退役军人“每日一星”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让“非遗”老手艺焕发新生机,实现从退役军人到“守”艺人华丽转身的杨硕。图片附件杨硕展示“宁乡四碟”的刀豆花制作工艺“大家好,我是杨硕,‘宁乡四碟’非遗第四代传承人……”这位正在向手机屏幕前的观众展示宁乡非物质遗产“宁乡四碟”的男子是退役军人杨硕。杨硕****年**月入伍,****年**月退役,退役后一直潜心于“宁乡四碟”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被誉为“宁乡四碟”的砂仁糕、刀豆花、冰姜、紫苏梅,细腻的口感、精致的刀工,带给人不同的宁乡风味。****年“宁乡四碟制作技艺”被收录入长沙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谈起退役后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行业,杨硕表示,这门起源于民间的食品艺术,包含了很多传统的民间美学,比如怎么利用颜色,怎么造型等等。“它还有记录民俗民风的功能,不同的市井景象通过艺术作品反映了出来。”传承与发展是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面对的问题。对杨硕来说,“宁乡四碟”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重新回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杨硕做了很多努力。为吸引年轻一代的注意,他扩大宣传推广,从不断改变产品造型,到产品进入旅游景区、参加文化博览会,再到参评老字号、与企业合作打造伴手礼等。他的“四小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新”和“潮”。图片附件杨硕向游客介绍“宁乡四碟”“‘宁乡四碟’一直采用家庭作坊式生产,让企业规模、产品质量、品牌效应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成为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年,杨硕注册成立了******,投资***万元在宁乡市金洲镇建起了生产基地。按照出口标准建造的生产车间干净明亮,无菌晾晒房、消毒传递窗口、恒温的储藏条件,无一不显示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连接起“现代生活”所做的努力。“公司成立后销售额年攀升,****年获评第五批‘湖南老字号’,****年荣获第二届省级创新创业直播冠军,我的努力总算没白费。”提及不断焕发生机的四小碟,杨硕满心欢喜。谈到“四小碟”的发展愿景,杨硕表示:“四小碟寄托了一代人的记忆,我们有责任持续擦亮这张地域名片,完成四小碟产业升级,更好带动地方发展。”相关文档:相关文章-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