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让艺术在乡村开花!龙游县“泥美术馆”开馆~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泥好,欢迎大家来到‘来电啦艺术季’暨泥美术馆开馆展。”*月**日,在刚刚开馆的“泥美术馆”内,策展人、两次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获得者、三次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奖获得者、中国金像奖获得者傅拥军,为前来参观的观众们介绍讲述每个展品背后的故事。当天,位于龙游县溪口未来乡村的“泥美术馆”“破土而出”,与一般美术馆不同,该馆致力于打造成中国乡村摄影中心。开馆展览立足水电站及溪口当地历史与人文,邀请一批知名纪实摄影师及影像艺术家创作了一系列围绕水电站及溪口创作的精彩作品,展示一批优秀的中国乡村影像作品。水电站的前世今生站在灵山江畔的这一侧向江对岸望去,”泥美术馆“背靠竹山,看似朴素却不乏设计感的外观瞬间抓住视线。谁又能想到它曾是一座废弃的乡村水电站?“这里的前身是****年建造的黄泥圩水电站,作为重要的水利工程,当初的黄泥圩水电站为溪口人民改善了当地的用水电力问题,还大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在四十年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水电站正式‘退休’,便被一直荒废在此。”傅拥军介绍。前几年,傅拥军回到家乡后便和这个传奇又孤独的空间“对上了眼”。“我觉得这座藏在乡村深处印痕满满的水电站是一个很好的创作空间,当即就选择将这里改造成一个美术馆。我们可以在这里做中国乡村摄影的研究和创作,举办展览,收藏作品……通过新兴的艺术空间讲好属于中国的乡村故事。”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废弃的水电站摇身一遍成为了满载艺术文化基因的美术馆。谈起为何叫“泥美术馆”,傅拥军说,一是取自黄泥圩中“泥”字,其二则是泥也指土,延伸出来就有土地、乡土之意,泥美术馆的一个重要使命便是呈现、挖掘、研究和收藏乡村主题影像。“以前水电站在这里维护、蓄力,为群众生活保驾护航。现在艺术家则在这里蓄势待发,通过高质量的展览放飞他们的艺术理想,让乡村的文化根脉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和源源不断的原动力。”回乡办展的摄影大咖跻身中国摄影家协会,曾任《都市快报》摄影部主任,现任浙江传媒学院美术馆馆长、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曾获荷赛奖、华赛奖、中国摄影金像奖……摘得桂冠无数的摄影大咖傅拥军,正在漫步于自己一手设计改造的美术馆中,欣赏着解海龙、阮义忠、黑明等多位摄影名家的代表作。“泥美术馆开馆的契机,是我想回来为家乡做点事。”作为龙游乡贤,傅拥军一直不遗余力为家乡做自己擅长又有意义的事情。“这些年来,我一直在乡村中奔走,在这一波艺术乡建中也看到过好多的乡村美术馆,但是我发现里面展出的东西都大同小异,我就想要在这里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中国乡村摄影中心。”说干就干,两年多时间,傅拥军在龙游、杭州两地不断跑,投入不少精力,也克服了许多的困难。“有许多人问我,在这么一个小乡村中耗费时间精力值得吗,我的回答是当然值得。不仅仅因为这是家乡的美术馆,更因为它大有可为。”傅拥军站在馆中央,坚定地环顾着自己的“作品”。“找准艺术乡建的持续力,给乡村一种新的可能,我相信艺术会在乡村中开出不一样的花。”在傅拥军的努力下,“泥美术馆”吸引了来自各地优秀的艺术名家参观入驻,越来越多的人被溪口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艺术也在溪口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将散落的文化星火播种到了乡村的角角落落。文化引领赋能乡村振兴“我们听说自己家乡开了一个特殊的美术馆后便开车来参观,感觉十分有魅力,看着这些照片就好像看到中国乡村的发展史。”自媒体博主阿微边看边用自己的相机记录,她告诉小编,自己回去之后会在平台上好好宣传“泥美术馆”,让更多的人知道并来这里玩。开馆当天,美术馆迎来了许多与阿微一样的“客人”。“我们邀请了许多摄影爱好者与自媒体博主来参观,大家可以一起在这里聊摄影、聊艺术,更重要的是想打响美术馆的知名度,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激发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活力,”傅拥军说。为了做好美术馆的配套服务,傅拥军还开始做起了周边农户的工作,发动他们建设民宿旅社,充分开发文化艺术研学游、体验游等产品和线路。开馆只是一个开始,对于美术馆未来的发展,傅拥军表示,“接下来我们会推出一个轮值馆长的计划,向全国招募驻地艺术家,以我们龙游溪口一带为题材进行创作并做展览,通过直播分享出去,让艺术在碰撞中开花落地。”***.******.***